当前位置:首页 > 中山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珠海、中山、江门或联合申报地铁珠西三市如何聚势腾飞?

admin6个月前 (09-27)中山产业信息7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珠海、中山、江门或联合申报地铁,珠西三市如何聚势腾飞?

  8月10日,珠海高新区5.0产业新空间推介会于深圳举行;中山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日前正式确立;江门全球招商大会近日在香港、澳门和江门三地同步开启……今年以来,珠江口西岸三市与东岸城市之间互动频频,区域融合发展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议题。

  珠江口西岸的协同发展,事关整个区域高质量发展。《指引》提及,支持珠中江联合申报地铁,逐步启动建设珠海鹤洲市级中心,建设珠海-江门、中山省级大型产业集聚区等内容,为珠江口西岸发展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当前,广东正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区别于广深,西岸的珠中江三市如何共同塑造区域内生发展动力?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面貌?

  都市圈的雏形,由工业化时代的城市群发展而来。

  学界认为,都市圈是指“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由核心城市及外围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所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

  资料显示,17世纪,伦敦已经初步形成都市圈结构。1944年公布的《大伦敦规划》,划定伦敦都市圈“四个同心圈”的增长边界,伦敦都市圈的发展基础自此奠定。此后,东京都市圈的建设成型,被视作世界级都市圈的典范。

  20世纪90年代,都市圈的概念开始引入国内学术界,并逐步运用在国内大城市的发展规划中。1995年发布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首次提出“南京都市圈”的说法。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都市圈”概念写入其中。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的培育上升到国家层面。

  在广东,“打造珠中江经济圈,推进珠江西岸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已出现多年。

  2009年,珠海、中山、江门三市签订《推进珠中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规划、交通、产业、环保、应急处理等方面展开合作,珠中江一体化区域合作正式启动,成为继广州、佛山签订同城化合作协议后,广东加快珠三角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又一重大举措。

  2012年,《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规划(2012-2020年)》对外公布,《珠中江城市空间协调发展规划》《珠中江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陆续发布,珠江口西岸一体化发展步入正轨。

  2020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外公布《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首次提出五大都市圈概念,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规划在列。2021年1月公布的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对五大都市圈的范围进行细化。

  直到2021年12月,《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公开发布,进一步明晰广东五大都市圈范围。

  《规划》指出,培育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以珠海为核心加快推动珠中江协同发展,联动阳江协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粤西地区发展重要增长极。

  当前,湾区经济已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突破口就是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深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对接融合。对珠江口西岸而言,“黄金内湾”无疑将为西岸城市协同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如今,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已经形成以电子元件、器件制造为主的产业体系,未来通过深中通道、深江铁路等跨江跨海交通大动脉,将有效承接来自东岸地区的产业外溢,加快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迈进,打造高品质现代化工业载体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空间,培育大湾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看来,都市圈的发展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强核心型,起到为大城市疏散的功能,避免大城市病,缓解单一城市发展负担,广州、深圳都市圈便是其中代表。另一种则是绿心型,目的是要维持区域高品质生活水准,共同涵养都会地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珠西都市圈的发展与绿心型相似。”马向明举例说,国内外绿心型都市圈的发展代表,如荷兰的兰斯塔德城市集聚区,其突出特点是采用线性辐射方式发展并建立“绿心”“绿楔”和缓冲带;国内长株潭都市圈也是围绕“绿心”建设,维育一个共同的地区生态系统。

  他认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呈现环布式多中心的发展。在这种结构下,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宜居品质比较好,结构比较稳定,但都市圈内部缺乏主导城市,要素的流动缺乏方向。

  数据显示,2021年珠西都市圈GDP为11049.2亿元,其中,珠海的GDP占珠西都市圈比重为35.1%。而深圳、广州GDP占所在都市圈的比重达到68.61%和65.4%,核心城市的牵引带动作用显著。

  “近邻不强,强邻在远”是珠江口西岸城市群发展的真实写照。马向明建议,珠海、中山与江门三个城市需要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让要素流动起来,这样才能带动整个都市圈的活力,打破现有的发展态势。

  “未来,珠江口西岸城市不应该再去追求大规模的人口发展,而是要提高发展的品质。珠三角未来要形成新的核心,不应是以人口和经济总量为衡量,而是功能上的核心。”马向明说。

  此外,需要特别提及的一点是,交通互联是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区域融合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交通系统领域,《指引》提出,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包括积极推进广珠澳高铁等项目研究与建设,加快推进中南虎城际、南珠中城际、云江城际、珠阳城际等项目研究与建设,织密都市圈高铁城际轨道网,促进珠中江地区快速联系。同时提及,一体化推进城市轨道建设,支持珠中江联合申报地铁建设。

  马向明认为,珠江口西岸城市应把市域与跨市轨道交通需求相结合,注重交通廊道的布线,从绿色低碳出行的角度进行谋划。

  “由于珠中江三个城市能级量级较小,单个城市发展地铁难以达到申请条件,所以要把城际轨道跟市内公共交通的需求融合起来。例如广佛江珠城际建成后,既是江门对外连接广州和珠海的跨市通道,又能为江门的江北新区到珠西枢纽提供市域交通解决方案。”他说。

  融合互动是都市圈内城市发展的动力源,也是衡量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维度。

  2019年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珠海、中山、江门等7个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上述纲要实施3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在协同创新、产业协作、民生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合作平台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从经济体量上来看,2021年珠江口东岸“深莞惠”GDP约为4.65万亿元,珠江口西岸“珠中江”约为1.10万亿元,东西两岸仍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局面,湾区内一体化联动效应有待提升。

  在此现状下,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该如何塑造自身的内生发展动力?记者观察发现,今年以来,珠海、中山、江门三市各自使出浑身解数,在产业招商、工业发展上频频出招。

  江门坚定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全力推动“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上半年,全市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154个,同比增长13%,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1%。近日召开的江门市全球招商大会,成功推动111个项目签约,计划投资总额超1661亿元。

  中山全面打响“工改”攻坚战,拓展高质量发展产业空间,提升产业附加值。今年上半年,中山市签约项目182个,投资金额约23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14个,占比过半。7月11日,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正式成立,将作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突破口,为大湾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破题探路。

  珠海坚持产业头部、制造业优先,稳步迈向“万亿工业强市。上半年,珠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8.61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排全省第二位。珠海工业投资也保持强劲增势,同比增长39.9%,增速高于全省21.8个百分点。

  三个城市在发展有其共性。马向明认为,由于都市圈的空间形态限制了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比较难推进同城化建设,但在共性的区域性基础设施上,比如供水、生态休闲产业等方面,三个城市可以共同谋划。

  “发展亦要在共性中寻找个性。”他认为,由于三个城市的动力源不同,“珠中江”可以依托不同的地域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力,让要素流动起来,才能带动整个珠西都市圈的活力,打破现有的发展态势。

  “珠海因靠近澳门以及陆路联通香港,与港澳密切联系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中山通过深中通道探求深圳产业外溢,桥头堡功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江门通过建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重回河运时期的交通重镇。”马向明说。

  可以预见,未来,珠江口西岸三市各骋所长,与广州、深圳等城市的联系日益增强,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浪潮中,“珠中江”也将乘势而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一年一度!这场花的盛会即将在中山开幕

一年一度!这场花的盛会即将在中山开幕

  今天上午,2022中国(中山)花木产业大会专场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市网上新闻发布厅隆重召开,介绍了本届花木产业大会总体安排、筹备情况和重点亮点活动,并就本次活动背景、目标,以及花木产业发展规划等问题答记者问,为2022中国(中山)花木产业大会活动预热。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贾木浩,广东省花卉协会副会长张伟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永华,横栏镇人民政府镇...

中山与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中山与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1月3日,中山市人民政府与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中山保税物流中心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中现代供应链基地项目,探索打造“深圳—深中通道—中山”新型物流干线体系,助力深中两地高质量融合发展。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李海涛共同见证签约。   11月3日,中山市人民政府与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

中山大学产业基地签约黄陂!

中山大学产业基地签约黄陂!

  原标题:中山大学产业基地,签约黄陂!   2020年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   12月12日,在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分论坛上20个项目在汉签约。   广州中大达安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黄陂区签约“智能康复医疗机器人研发制造产业基地”项目。该公司将在汉投资建设中山大学达安基因智能康复医疗机器人研发制造产业基地。...

中山年中经济盘点④全市上半年签约项目超180个接近50%已动工

中山年中经济盘点④全市上半年签约项目超180个接近50%已动工

  招商引资是中山突围突破高质量发展困局、实现赶超跨越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今年上半年,市商务局实施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上下游配套企业,全市上半年签约项目超180个(其中接近50%已动工),投资金额约240亿元,已动工项目约120个(包括2022年以前的签约项目),投资总额约370亿元,整体效果向好。   ▲近年来,翠亨新区起步区马鞍...

中山翠亨新区

中山翠亨新区

  12月2日,中山市重点项目集中动工仪式暨翠亨新区重大项目招商签约大会在翠亨新区湾区未来科技城举行。随着工地现场挖掘机挥动机械手臂,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动工。据悉,今年第四季度我市新开工重点项目29个,总投资额275.21亿元。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少华,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市长危伟汉,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潘江,省科技厅副厅长李旭东等出席大会。...

中山重大项目有哪些?2021年中山市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汇总一览!

中山重大项目有哪些?2021年中山市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汇总一览!

  中山是广东省地级市,由古代香山县发展而来,是孙中山的故乡,为纪念孙中山而改名为中山县,现在是中山市,下辖8个街道、15个镇,是我国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近年来发展成为珠三角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2020年中山市实现GDP总产值3151.59亿元,在广东省内排列第9位,在全国城市中位列第84位。城市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重大项目的加持,2021年中山市共铺排市重点项目24...

中软国际鸿联联创营落地中山共创智能物联及开源鸿蒙产业新局面

中软国际鸿联联创营落地中山共创智能物联及开源鸿蒙产业新局面

  近日,中软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中软国际”)与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山市东区签署合作协议。本次合作,将共同推动中软国际于2020年底与中山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落实,通过在中山市东区落地中山鸿联联创营和工作展开,加速中山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并围绕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场景,提供中软国际基石业务与产品、方案的整合输出,助力中山打造全国制造业一线城市。...

八方英才聚潮涌舂陵河——2022年新田县人才工作综述

八方英才聚潮涌舂陵河——2022年新田县人才工作综述

  (通讯员 许昌胜)发展是头部要务,创新是头部动力,人才是头部资源。从组建成立新田县“三引”小分队,到世界500强企业——鲁丽集团落户新田;从实施“潇湘人才行动计划”到14个专家人才团队柔性引进;从市长质量奖到“中国门”文化湖南省科普基地创建……2022年,新田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建设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合作示范区和区域性人才高地,厚植人才引进和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