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山工改黄圃:“以旧促新”5年迈进全市制造业头部梯队
中山市低效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现场会上周在黄圃镇召开,现场会上,黄圃镇创志工业城项目正式动工,这是《中山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等城市更新新政于今年实施后首个获批实施的“工改工”项目。
开展低效工业园改造工作,是黄圃镇破解土地之困的重要手段,而在改造工作的背后,黄圃镇还有着更宏大的布局。
近日,黄圃镇党委书记梁泳辉接受了南方日报专访,介绍了该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和相关工作情况。
他表示,推动低效工业园改造是黄圃产城转型的头部步,未来,黄圃将在产业平台规划、土地整备、旧改时序上加强统筹,重整优化区域产业空间,导入更多具有引领作用的优质产业项目,激活产城升级新动能,矢志不渝坚持发展制造业,将智能家电、智慧家居作为产业的主攻方向,力争用5年时间迈进全市制造业头部梯队。
做大做优产业空间,提升区域发展承载力
南方日报:黄圃镇是中山市北部的工业重镇,工业发展起步早,土地开发利用也较早,开展低效工业园改造对全镇产业和城市发展有何作用和意义?
梁泳辉:从辖区面积来看,黄圃镇在中山市镇街队伍中排名靠前,用地增量空间相对较大。目前黄圃正围绕中山北部产业平台规划建设,加快打造千亩连片产业用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新支撑。同时,黄圃镇也是中山发展起步较早的工业强镇,部分区域开发时间早,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较高,这也导致地区产业用地存量空间也较大。目前全镇现有低效工业用地规模超过1.5万亩,改造需求迫切。
黄圃镇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随着深中通道、南沙港铁路、广中江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黄圃成为中山市唯一拥有“一港一铁五路”(黄圃港、南沙港铁路、广中江高速公路、东部外环高速公路、黄圃快线、民古公路、南三公路)多式联运优势的镇街,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对优质项目的吸引力也在增强。此外,黄圃镇地处珠三角家电产业黄金走廊,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浪潮中,家电产业也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济发展形势持续向好,黄圃镇内企业用地需求明显增多,寻找发展空间欲望强烈。但随着土地政策约束加紧,未来可新增建设用地有限,开展低效工业园改造,将是黄圃破解土地之困的重要手段,通过向存量要空间、要增量,为企业提供足量的空间,同时这也是黄圃镇做大做优产业空间,增强区域承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机遇。
年内启动逾千亩“三旧”改造,3年建200万平方米高端厂房
南方日报:黄圃镇是中山市今年实施系列城市更新新政后,率先启动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工作的镇街之一。在探索开展改造工作中,黄圃镇作了哪些探索?有什么经验可供参考?
梁泳辉:按照计划,黄圃镇将在今年内重点启动1000多亩土地的“三旧”改造,力争3年建设超200万方高端厂房。日前,创志工业城项目已经正式动工,项目将在3年内建成37万平方米工业厂房及配套用房。此外,黄圃正在推的“工改工”项目共8个、旧城镇改造项目1个,其中大岑村级工业园正在编制《大岑片区城市更新片区策划》并初步选定意向合作单位,文明工业园正在筹备编制《黄圃镇新丰南(新糖、文明)片区城市更新片区策划》。
面对数量较大的改造任务,在吃透读懂中山市系列城市更新新政的基础上,黄圃镇还积极学习借鉴佛山顺德区、南海区以及中山市内其他先进镇街的旧改工作经验,并逐步形成了具有“黄圃特色”的低效工业园改造和旧改路径。
一是提升工作协同能力,变部门“单打独斗”为多部门“联合作战”。针对镇内重点“三旧”改造项目,分别成立工作组,由党政班子成员担任负责人,每月调度,集中反馈问题、商议对策,确保项目快速高效落地。
二是精选合作伙伴,打造可复制、可持续的示范项目。强化产业导入能力的考量,主动招引经济实力雄厚、改造经验丰富、孵化功能强的企业作为合作单位,同时鼓励企业自改,力求主体稳定、后续资金充足。
三是加快审批流程,全面推行资料预审机制。对纳入计划的旧改项目,部门提前会商预审。
四是强化市镇联动,从意向单位筛选到项目实施推进,黄圃镇全过程加强与市城市更新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沟通。
五是设置腾挪区域,为企业升级提供“缓冲区”。针对连片改造项目,首先协调或建设企业腾挪区,确保企业在改造期间生产不断。
通过学习和实践,黄圃镇干部们深刻地感受到,旧改工作需要下“绣花功夫”,在推进旧改工作中,除了建设高标准厂房,新工业园还必须做到产业上同步规划、空间上融合布局、功能上产城一体,实现环境、景观、产业、产能“四大升级”。
旧改与招商同步推进,储备一批“上楼”项目
南方日报:目前黄圃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工作总体进展如何?改造工作要达到什么目标?
梁泳辉:事实上,自2019年起,黄圃镇就将加快盘活镇村低效工业用地、推动旧厂房升级改造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蕞初,改造工作以单体“工改工”为主,后逐步向单体改造与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同步模式发展。
根据《中山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中山市旧厂房升级改造实施细则》等新政,黄圃镇未来将以低效工业园连片改造为主。在系列新政利好的推动下,企业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大幅提升,“边改边享受政策”的情况较为常见。除了黄圃镇内企业,不少错过了顺德村改“头啖汤”的企业,也纷纷将视线转移到中山北部,积极参与到中山低效工业园改造工作中。
低效工业园改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建设高标准厂房,更重要的是要引进新产业。对此,黄圃镇有深刻的认识。产业未来的憧憬,就是今天努力的方向。黄圃镇清醒认识到自身产业 “三多三少” 痛点,即“配件企业多、成品企业少,代工企业多、品牌企业少,出租厂房多、自主创业少”。
黄圃镇将乘着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东风,以低效工业园改造为契机,抢抓2035国土空间规划调整机遇,在平台规划、土地整备、旧改时序上加强统筹,以中山市北部产业平台(黄圃片区)优化城镇发展格局,全力建大平台、引大项目,争创全市低效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示范点,力争5年闯进全市制造业头部梯队。
黄圃镇已成立以“旧改”和招商两项工作为主业的工作专班,同步推进“旧改”和项目招商工作,聚焦智能家电和智慧家居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引进具有引领效应的优质产业项目,力推家电产业与数字经济结合,储备一批适合“上楼”的项目,全力强链、补链、拓链,为地区产业和城市升级注入新活水。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