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局奋进的士气奋起的铁军
新年开局,中山“拼”字当头。图为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谋局之远,考的是智慧;新局之盛,比的是信心。
1月25日大年初四,全省首趟由政府组织的返岗专车抵达中山。至元宵节前,超过30班从中山出发的跨省专车“点对点”接返超过1400名务工者。源源不断的班车翻山越岭,表达的是诚意,也释放出中山这座制造业城市2023年的发展信号:拼!
“拼经济就是拼作风、拼精气神、拼担当作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相互学习、相互竞跑,竞的是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竞的是干部队伍的作风、素质。”今年春节前,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在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为今年发展目标定调,勉励广大干部以“起步就冲刺”的姿态开启新一年。
更好地出发,需要更坚定的信念。奋进的士气,奋起的铁军。这是中山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保障。
1月1日,新年头部天,中山市人民政府与明阳集团签约,宣告明阳集团150亿元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项目花落中山;
“新年头部会”,中山市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为新年中山经济发展落下定盘星;
1月17日,中山与三花控股集团签订投资协议,后者将投资3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零配件生产基地,打造集团南方总部基地;
1月18日,中山外贸企业“头部团”出国参展“抢市场”;
1月20日,春节前一天,中山出台实施“新春惠企18条”,为企业送出春节“大红包”。
春节假期后一周内先后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头部季度制造业项目集中动工仪式、中山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暨水污染治理两大攻坚战推进会……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新年伊始,中山以系列突破和布局为高质量发展开了个好头,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大的信心势能。
在系列突破和布局的背后,中山呼唤着更大的势能——干部作风。
中山干部同心同向、奋力破局的势能已得到充分验证。过去一年来,中山万人出征,剑指沉疴,打响“工改”、水污染治理两大攻坚战,整理拆除超1.4万亩低效工业用地,河涌整治完成数量从16条增长至180条,产城新格局逐渐打开。
过去一年来,中山全力抗击疫情,铺开基层治理四级网格,5万多名网格员入村入户下沉网格,带动党员干部、志愿者支援基层超过660万人次,绘就了一幅疫情防控群防群治的生动画卷。
过去一年来,中山干部为企业送服务、送政策,推动超过150个本土企业增资项目动工,计划投资总额超过250亿元,助推工业投资增长超20%,“制造业当家”的根基得到再巩固。
“实践证明,中山干部是有血性、有斗志的,这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一年多前,郭文海到中山履新的头部个工作日,用一整天时间召开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号召全市上下以“敢问路在何方”的坚定果敢,直面前进路上的一切困难问题矛盾,将“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贯穿始终。
如今,中山干部以行动和实际的成果作出了回应。聚气成势,站在2023年的起点上,中山干部需继续用行动打破常势、再聚新势、拼出胜势。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中山2023年,那么,“超常规”必定是其中的热门之选:市镇两级组建“工改”指挥部和专班,集中优势力量推进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攻坚战;发起“大兵团作战”,众志成城治理水污染问题;组建市招商引资工作指挥部,成立中山市投资促进局,全面大招商、招大商;优化项目审批流程,项目“拿地即动工”成为新常态,用时蕞快8分钟。
“超常规”破局,中山展示了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的“胆”。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在描绘中山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时明确提出:“中山发展的美好愿景,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绝不是按部就班、闲庭漫步就能实现的,绝不是一团和气、不温不火就能实现的。我们要咬定目标不放松,重燃‘杀出一条血路’的干劲和血性,以超常规之举开创中山工作新局面。”
步入2023年,中山多项重点改革将进入“深水区”。累计整理超万亩空间的“工改”攻坚战将面对更难啃的“硬骨头”,水污染治理将进入暗涵治理等难点的集中攻坚期,城市建设管理将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提质增效。面对新任务、新目标,中山上下必须拿出更多改革勇气和“超常规”举措。
“过去,中山走过来靠改革;2022年走过来,我们实现突破依然是靠改革。这次全会,我们再次面向全市号召:要扛起改革的大旗!”2022年末,中山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召开。辞旧迎新之际,中山再次扛起改革大旗,迎接新一轮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春天。
“我们要跑快一点、跑前一步,变被动为主动,全面抢占发展先机。”中山市市长肖展欣指出,全市上下要以时不我待的干劲全力把各项工作往前推,主动而为,全面激发中山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征程已开启,敢闯敢拼的改革勇气依然是中山打开美好未来大门的关键之匙。重整行装再出发,在重大历史机遇面前,需要中山干部以更大的除弊创新之勇气、大刀阔斧改革之魄力,投入到新的改革事业中来。
何为“识”?是回望历史的智慧,是寻找机遇的奋进。对于中山干部而言,就是要有客观看待中山存在的问题短板,坚信“短板也是潜力板,问题也是爆发点”的理性和自信,也要有把握大局大势善抓机遇,练就目标定位科学清晰,方式方法精准有效的能力。
短板总是相对的,理性与实干,是推动短板向潜力板转化的蕞佳催化剂。回望过去,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山大胆改革激发活力,探索工贸结合开拓市场,开展技术革新增强发展动力,完成了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市的转型,奠定了中山“工业立市”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中山政企携手,组成小分队走出特色招商的路子,让全市利用外资量止跌回升,守住了中山的工业根基。
再看如今,面对退无可退的土地瓶颈和产业转型困境,中山以“工改”破局,一年整理1.4万亩低效工业用地,推动超过100家新企业落户,近150家本土企业实现增资扩产,存量土地空间迸发出无限可能。面对疫情冲击,数以万计的干部下沉基层治理网格,激发出中山基层治理的强大动能。
“不要老想着‘不行’,要主动出击!”“唯实干才能转作风,唯担当才能开新局。要务实实干、实干,再实干!”“我们要‘抓一件,成一件’,锻造攻坚克难的中山铁军!”一年多前,郭文海主持召开“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集思广益探讨中山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再次强调干部作风这一破局关键。
围绕打造中山铁军目标,干部之“识”被摆在了转作风的突出位置。过去一年来,中山让“担当作为者上,重说轻干者让”,在治水、“工改”、招商、疫情防控等“战场”一线培养选拔使用干部,坚决处理“躺平式”干部,在干部队伍中大兴以上率下之风、主动学习之风、调查研究之风、务实实干之风、改革创新之风、团结奋斗之风、担当作为之风、勤政廉洁之风。
新机遇和新形势呼唤更懂实干、“识”干的中山干部队伍。扛起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历史新使命,融入“黄金内湾”的中山打开了更大发展格局,这将是对中山干部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希望全市干部、群众、企业家不在冬天里‘冬眠’,而在冬天里‘冬泳’。”郭文海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发出总动员:市领导班子每位成员既要当好指挥员,也要当好战斗员,一竿子插到底抓经济;各镇街要沙场赛马、比学赶超;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凝聚服务基层的强大合力。
过去,中山在没有前人经验的情况下,创造出广东“四小虎”的奇迹,创造了畅行天下的中山货和所向披靡的“十大舰队”。如今,时代的新命题和新机遇摆在面前,需要中山人重燃杀出一条血路的血性和干劲,以更大的改革勇气和智慧为高质量发展开路。
不在冬天“冬眠”,而在冬天“冬泳”。奋进的士气,必然拼出奋起的中山!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