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税惠红利点亮创新“眼睛”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林翎通讯员黄瑶
VR眼镜、安防监控、智能机器人、行车辅助系统......随着“智慧社会”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具备感知能力的智能设备应用到生活中,它们发达的传感器就像一双“眼睛”,让我们与科技实现自然亲密的交互。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光电”)就是这样一家赋予智能设备“眼睛”的企业,产品从蕞开始的手机镜头,到现在广泛应用于智能安防、智能驾驶、智能投影、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光电设备,联合光电发展一路向好。联合光电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梁绮丽介绍:“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企业长期的技术积累,同时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税务部门的服务。”
光电行业是个“烧钱”的领域,国内技术基础相较于国外有一定差距,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梁绮丽表示,国家鼓励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减轻资金压力,为企业实现“弯道超车”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专项辅导,帮助梳理政策适用清单,通过税企微信群、电子税务局等渠道提醒政策享受,并定期上门开展税务辅导,让政策‘找’企业。”据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的税务人员介绍,联合光电享受到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
中山火炬开发区税务人员到企业走访
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提振工业经济运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打出了一套税费优惠政策“组合拳”,其中两度“升级”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让制造业企业扣除比例更高、享受时间更提前。“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从75%提高到100%,受益于此,联合光电可享受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已达7200多万元。”梁绮丽介绍说。
政策红利“直指”研发关键环节,促进技术突破,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联合光电自主研发新技术产品专利达700多项,取得多项首创领先技术,掌握多种核心光学器件的制造工艺,在高倍高清安防变焦镜头市场份额占比达85%,一步步成为光电领域的单项冠军。
随着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光学镜头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此,联合光电在国内外多地增设研发基地,加大新兴领域的研发力量,并设立多家子公司,拓展人工智能、车载电子等智能生产业务。梁绮丽说:“公司规模的逐步扩大,也带来了涉税处理上的新情况,多亏了税务部门的及时讲解和辅导。”
“我们的企业使命是用科技的力量帮助人类扩展视野,你们则是用税收的杠杆撬动企业创新动能。”在税务特约监察员座谈会上,联合光电董事长龚俊强说:“税务部门在优化纳税服务、落实税惠政策、听取企业意见建议等方面做的很好,为企业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据了解,中山有200多家光电企业,是国内主要的光电科技产业生产基地,也是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竞争的重要力量。作为中山市光电产业协会会长,龚俊强还是中山市人大代表、中山火炬开发区工商联主席,今年,他又多了一个特殊的身份——开发区税务局的特约监察员。
“清、亲的税企关系是税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保障。”中山火炬开发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推出特约监察员机制,开门纳谏,加强沟通,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纳税人。下一步,开发区局将结合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要求,建立税收数据应用小组,实现税费政策精准推送、纳税咨询精准回复、纳税人缴费人需求精准识别,以“智慧”税费服务助力创新。
顶部主办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大道767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