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榜样(94)梁少文:新农人养鱼“游”出产业化新路
阜沙镇阜翔脆肉罗非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有大大小小几十个鱼塘,走近细瞧可见不少活蹦乱跳、翻身打挺的小鱼。“罗非鱼喜欢生活在浅水层,笋壳鱼则喜欢深水层。两者混养的鱼塘,可以实现单个鱼塘经济效益翻倍增长。”广东优配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阜沙镇阜翔脆肉罗非鱼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少文说,这是他们与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共同打造的脆肉罗非鱼、泰国笋壳鱼高产混养技术模式实验示范基地,由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提供技术指导。
今年是40岁的梁少文与脆肉罗非鱼产业打交道的第4年。创业成功后,梁少文将脆肉罗非鱼的养殖技术经验分享给广大农户,积极带动各农户养殖脆肉罗非鱼,签约合作农户达32户,养殖面积达2000亩,年产脆肉罗非鱼约750万公斤,产值超1亿元。他还与各高校合作开展产业链技术研究,促进产业兴旺发展,带领养殖户增产增收,共同致富。已先后获得“中山好人”“中山市劳动模范”“中山市十大杰出创业青年”等荣誉称号的梁少文,前不久荣获“广东好人”荣誉称号。
高价购买新鲜活鱼,只为按时交付订单
记者随梁少文来到塘边,他熟练地打开饲料机,倒入鱼饲料搅拌后,装满一铁盆就往塘里用力抛洒。顷刻间,密密麻麻的罗非鱼和笋壳鱼涌到水面竞相争食,塘面水花飞溅,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目前,梁少文的养殖基地共有40多个鱼塘,面积约400亩,今年他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面积。“别看我现在经营得红红火火,之前也是吃过不少苦头的。”梁少文爽朗地笑着说。
▲梁少文将鱼饲料倒入机器搅拌后,往塘里抛洒。
2018年,梁少文在外吃饭时偶然点了脆肉罗非鱼,肉质脆爽又不失鱼香,令他流连忘返。回到中山后,梁少文便尝试自己养殖脆肉罗非鱼,并在2019年正式进入量产,同时签约了安井、盒马生鲜、钱大妈等一大批头部快消企业作为合作商。2020年12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10余级台风不仅刮破了鱼塘上覆盖的冬棚薄膜,更掀翻了梁少文渐入佳境的养殖财富梦。“那一晚冻死了近7万斤鱼,直接影响到我们次年4月要交付给客户的100多吨脆肉罗非鱼订单。”梁少文一脸心痛地说。为了按时交付这批脆肉罗非鱼,梁少文决定,要以高价的方式去周边地市收购新鲜且质优的活鱼,“脆肉罗非鱼作为新产品能够得到认可,充分说明了客户对我们的信任。按时交付、让客户体验好的产品也是我们的应尽之义。”梁少文说,他们耗时近两个月,前后奔走了四五个城市,数不清的养殖基地,一一送样检测,挑选出蕞优质的货源后,心里悬着的大石才得以落地。
“本身冻死的鱼就损失了不少,我们又以高价收购新鲜活鱼,粗略估计损失在10万块左右,这还不算上人工成本。”梁少文说,当看见客户对他们提供的货源十分满意时,再多损失也不值一提。同时,他也如实将自己养殖基地遇到的情况告知了对方,对方反而觉得梁少文是个诚实守信的人,值得深度合作,更是为其介绍了不少客户。因此,梁少文诚实守信的事迹也在行业内广泛流传开来,不少客户主动找上门与他合作。直到今天,他们依然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
推行“公司+农户”合作模式,念好共同致富经
经历了2020年的惨痛经历后,梁少文吸取教训,严格做好养殖基地的改造优化工作。成功收获转行的头部桶金后,梁少文便大胆创新探索“公司+农户”合作模式,邀请农户参与养殖,免费传授经验与技术,开办了阜翔脆肉罗非鱼养殖专业合作社。
“蕞开始踏入这个行业时,养殖脆肉罗非鱼的平均损耗率在20%,通过与技术专家的合作,我们逐步把它降到了5%至8%。”梁少文说,为提升罗非鱼价值和优化产业发展前景,他与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一支6人的博士团队专门开展脆肉罗非鱼的研究,合作社得益于此,成功申请了10项专利,提升了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前两天,合作社与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成立的‘广东中山脆肉罗非鱼科技小院’也正式挂牌。”梁少文介绍,目前,合作社已经与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等多家单位达成合作,切实筑牢“共同致富经”的技术根基。
▲目前梁少文的养殖基地共有40多个鱼塘。
为了让农户放心投入,合作社一站式包揽鱼苗、销售等,农户只负责找地养殖。从每年1月份开始,梁少文每隔一个月便会派人去农户的养殖基地采集样本,检测脆度、药物残留、规格大小,“我们要确保食品安全,同时也会根据大家的情况一一开展指点,切实解决他们养殖的后顾之忧。”梁少文表示,除此之外,合作社还会不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养殖经验交流会、实地参观学习等活动。同时,梁少文还作为青年农民代表开展宣讲工作,吸引有意向的年轻人投身农业,“开始大家积极性不高,通过来养殖基地实地考察、亲自品尝等方式,不少人开始加入合作社。”梁少文透露,他的脆肉罗非鱼已经“游”向中山西区街道、广东茂名、云南西双版纳、海南等地的鱼塘,显露出产业化发展的雏形。当前,梁少文正参与起草脆肉罗非鱼的标准化养殖意见,“不仅要推动产业化发展,更要形成产业集群,让中山脆肉罗非鱼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文:见习记者 江慎诺◆图:记者 易承乐◆编辑:侯海影◆二审:朱晖◆三审:向才志◆终审:黄少石◆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学习贯彻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孩子的诗|东凤镇中心小学 《错过》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60575B1-20203854
联系邮箱: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线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