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中山首宗集体用地拿地即动工为工改破题探路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深读中山首宗集体用地拿地即动工,为工改破题探路
4月15日上午10:33,中山市神湾镇外沙村响起巨大的轰鸣声。外沙村11亩集体建设用地——工改腾挪园正式破土,实现“拿地即动工”,该地块日后将为神湾镇工改区企业搬迁提供空间。
这宗11亩的地块实现了多个“首次”:
神湾镇首次活用集体用地为工改区企业搬迁腾挪提供土地空间。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这是中山首次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实现“拿地即动工”。这标志着产业项目“拿地即动工”模式从中山公开出让的国有工业用地推广至集体工业用地。
中山首次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实现“拿地即动工”。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工业立市,坚决打赢打好破解土地瓶颈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坚定地闯出一条具有中山特色、更好更实的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之路。
土地的低效利用已严重制约了中山工业发展,本土企业增资扩产难,招商项目落地难,难在工业用地空间不足。空间在哪儿?就在村镇低效工业园。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是中山高质量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事关产业空间、生态环境、城镇形态、乡村振兴、安全生产。
在中山“工改”破题探索的路途上,这宗体量上似乎“不起眼”的工改土地,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为中山“工改”打开更多尝试通道。
此次探索,头部个打开的是留住优质企业的道路。
工改启动后,会让一批企业退出现有厂房和土地,在这个过渡时期如何妥善安好相关企业、让优质企业生产运作不受过大影响,甚至能够更好发展?
中山市神湾镇党委副书记冯欣荣在动工仪式现场给出了答案:“企业搬迁腾挪不单单是换个地方,我们一方面要把规上企业留在神湾,一方面要为企业“量身”订做厂房,做到搬家不停产,让企业发展得更好”。冯欣荣说,搬迁腾挪是否顺畅关乎工改成败,外沙村腾挪园的厂房规格、建筑工艺,完全按照外沙科创园腾挪企业生产需求进行“定制”建设。新厂房的迅速开工,迈出全镇工改园区企业大规模搬迁腾挪的重要一步,让企业不仅身在神湾,心更安在了神湾。
不仅如此,神湾镇外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欢辉介绍,本次外沙村工改腾挪园先行启动 11 亩,二期还有 38 亩,整个腾挪园将为企业“量身”建设超过11 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预计将为10余家企业安置“新家”。
神湾镇还安排 1000 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除企业安置租金补贴等常规扶持外,还创新性提出了为工改区主动腾挪企业给予蕞高 30 万元一次性激励补助、20%搬迁成本、回迁租金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确保工改过程中规上企业不流失,让企业充分享受工改红利。
动工仪式现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妥善腾挪安置好规上企业、产业链配套及成长型优质企业,引导鼓励优质企业将搬迁腾挪的过程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这些探索做法,对其他各镇街也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第二个打开的是提升效能为工改加速的道路。
“我们要在6月份前从旧的厂房腾出来,所以新厂房的及时落地和动工,对于我们有着很实际的意义。”本次搬迁企业负责人、中山庆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庞秋怡说。
企业的实际需求,是“拿地即动工”模式的原动力。“拿地即动工”的意义不在于刷新时间上的数据,而在于通过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真正为企业和项目解决实际问题。
以前拿地后,还要经过规划报建、施工报建、税收核算等流程,都要企业派专人捋顺、一一办理好手续后才能开工建设。如今,按照当前推进的工改用地“拿地即动工”模式,在中山市前期办、自然资源、税务、城建、经科等部门,主动联合与村委、规划单位以及企业,建立工作联络群,编制作战图,统一协调、集中发力、同时驱动,项目开工时间大幅度缩短。
“由于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供应程序不一,需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行协同并联审批和正式审批结果转化。”中山市自然资源局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介绍,本次集体自用工业用地“拿地即动工”,主要是进行审批部门间审批流程的重塑优化。由于《中山市新出让用地开发建设预受理实施方案》中没有包括集体自用工业用地的预受理工作,此次工作该如何开展,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参照出让用地预受理机制,经各审批部门研究确定:一是创新性提出首登公告与办理建设用地批文同步进行,并将办理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6个审批环节提前至登记发证前预审核,审批部门充分利用公告期进行模拟审批;二是各审批部门同时容缺受理、同步预审、预审意见“互认”,将原需90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拿地当日即可完成所有审批手续实现动工。
在这次首宗集体用地“拿地即动工”的过程中,中山通过镇街政府、村集体、旧改企业与政府审批部门之间的联动联审,实现了集体工业用地“拿地即动工”,为未来“由一到多“的常态化推广作出样本案例。
“政府全程跟踪我们的建设项目,将手续办理时间由3个月大幅缩短至20 天,为我们安心留在神湾、专心投入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庞秋怡在现场欣喜地表示——这正是企业用脚给出的投票。
神湾镇外沙村工改腾挪园项目效果图。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第三个打开的是积极鼓励引导村集体参与工改的道路。
中山提出,坚持分类施策,对权属村集体和私人(企)的低效工业用地及厂房制定针对性改造政策,调动各方面的改造积极性。此次中山首宗集体建设用地“拿地即动工”在神湾诞生,即是一次积极的互动与探索。
“大家对工改的关注度很大。借助工改的政策东风,我们完善落实了相关地块的土地手续。经过四议两公开等程序,工改在村民中获得了很高的支持率。”罗欢辉说。
从神湾的这片动工土地为出发点,中山工改的更多可能正在打开。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让村集体收获尝到甜头、收获实惠,在发展中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共享发展红利。同时,通过“拿地即动工”模式大大缩短集体自用工业用地从审批到动工建设的时间,有利于激发中山市大量村集体的低效工业用地加快改造步伐,更好地维护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让他们更快的享受到工改的红利。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村集体主动融入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中去。
中山市政府前期办主任罗恒源表示,这次集体自用工业用地拿地即动工,一方面是对拿地即动工模式的促进和提升,紧扣“服务全市大局、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将拿地即动工适用范围从国有用地拓展至集体用地,从新供用地延伸至旧改项目,从摘牌即动工转变为出证即动工。另一方面是结合旧改项目需要,按照“一项目一专班一机制”的模式,协助单宗“工改工”、连片“工改工”、归宗合并“工改工”等旧改项目蕞大限度压缩审批流程、减少审批时间,降低审批成本。
从神湾的这片动工土地为出发点,中山工改的更多可能正在打开。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吴帆 陈利城
助推工改,中山首宗集体建设用地“拿地即动工”在神湾诞生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