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低效工业园改造中山多镇街定下五年计划
目前,深中通道已完成18个管节的精准对接,已建沉管隧道达2764米,沉管安装任务过半。随着深中通道建设的推进,抢抓“双区驱动”历史机遇,承载深圳高端要素外溢,对低效工业园进行改造,是中山市当前的紧迫任务之一。
南都记者梳理12月以来公开报道发现,中山相关部门、各镇街已经行动起来,有多少空间可以改?采取什么方法改?有了更为清晰的目标。
作为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攻克多项“卡脖子”难题,向新的行业高度发起挑战。
12月6日晚,经3小时连续作业,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管节E27顺利绞移出坞,随即将在港池内旋转90度进入坐底寄放区,等待明年初沉放安装。E27管节是深中通道沉管隧道东端第6个管节。该管节长165米、高10.6米、宽46米,是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浇筑混凝土方量蕞大、隔仓蕞多的一节管节,浇筑完成后重量约8万吨。
相比较前几次出坞的非标准管节,E27管节增长40多米,增重了近2万吨,出坞难度大大增加。同时,E27管节吃水超过10余米,湿表面积极大,拉移过程中出现强阻力。再加上冬季夜间施工气温低、作业能见度低,施工环境复杂,可用于出坞的高潮位时间更短。
为确保管节顺利出坞,广州打捞局工程技术及施工人员制定了详实、科学的施工方案,在保证管节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和优化出坞动作,将每项待检工作进行清单列表化,蕞终确保管节在船坞注水及出坞安全。
截至目前,深中通道已完成18个管节的精准对接,已建沉管隧道达2764米,沉管安装任务过半。行船至伶仃洋上,约90层楼高的伶仃洋大桥主塔犹如定海神针般矗立海上,建设者们正在将世界蕞大跨径海中悬索桥从图纸变为现实。随着主桥首片钢箱梁架设成功,深中通道中山大桥主桥上部构造施工也驶入快车道,预计明年实现合龙。
深中通道这项世纪工程,预计于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将重塑大湾区珠江两岸互联互通新格局,为“双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要抢抓“双区驱动”历史机遇,中山正以超常规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多次调研场合,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都强调,要坚定不移加快低效工业园改造,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腾挪空间。当前,中山多个镇街已经开始行动:
作为中山市创新发展的“主引擎”,12月8日,火炬区举行低效工业集聚区“工改工”项目集中动工仪式。路华医疗、联速两岸科创园、君禾智能设备、中健药业四个“工改工”项目集中启动,未来,将有25万平方米新增的现代化标准厂房拔地而起,预计可实现年生产总值10亿元。
“土地瓶颈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火炬区未来发展,火炬区要‘二次创业’,低效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是必由之路,关乎产业发展空间、关乎火炬的未来。”中山市委副书记、火炬区党工委书记陈文锋在动工仪式上表示。
“工改工”将带来哪些改变?中山市路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用地34.22亩,现状容积率为0.54,开展“工改工”后,将建设6.5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整体容积提升到3.43。与路华公司一样,当天动工的另三个项目也是通过容积率的调整,实现不增地却能腾出新空间。
“工改”是手段、不是目的。陈文峰表示,要通过连片策划,加快实施城市更新,深入挖掘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效解决传统发展路径造成的产业低效、城市建设混乱等问题,建设高质量、高品质、高效能的城市载体。
除了火炬开发区,中山多个镇街公布出改造计划:东凤镇计划未来5年完成3个片区共2.3万亩的土地集中连片改造;小榄镇已对全镇18个具备连片改造条件的村级工业园进行全面排查,未来五年计划完成近5000亩的村级工业园改造工作;黄圃镇出台“村改贷”和企业腾挪扶持奖励等措施,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1万亩低效工业用地改造;南头镇已排查低效工业园区7600亩,低效工业园面积占全镇工业用地近六成,目前3个连片改造项目已启动前期工作。
推动工改镇街是主力军,而中山市城市更新局作为市级统筹的重要部门,近期又有哪些动作?
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山市城市更新局已经推动成立镇村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指挥部,并建立强力协同工作机制。截至11月22日,中山市城市更新局及有关单位10名指挥部办公室专职人员已完成集结。通过指挥部进行统筹,将对全市低效工业园工作进行系统推进。
在整体规划方面,组织各镇街详细摸查村镇工业集聚区用地分布、权属、建设等情况,找准下一步工作“突破口”。加快推进《中山市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高质量编制北部产业园、西部产业园、南部新城等平台城市更新片区策划和各镇街0.5平方公里以上低效园区片区策划,优化交通组织、完善城市设计,补齐生产配套设施短板,加快绘就村镇工业集聚区“新蓝图”,为项目实施提供更有力规划支撑。
在政策制定方面,对标顺德政策,结合项目推进实际、聚焦难点、堵点、重点问题,拟定《关于加快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的实施意见》(暂定名)及城市更新资金筹集管理办法、年度实施计划管理办法及用地整合和界线调整等操作指引,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调动各方积极性。
在经验推广方面,面向各镇街(管委会)书记、镇长(主任)、分管领导、各镇街相关部门以及市相关部门举办全市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专题培训,邀请顺德区原村改办副主任传授经验,全面学习顺德经验做法。
此外,中山市城市更新局将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项目优先纳入城市更新年度实施计划,对纳入实施计划的75个单宗“工改工”项目、41个旧厂房连片改造项目,落实重点项目推进“五个一”工作制度,加强项目跟办和业务指导。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