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招商引资工作应从高质量发展角度出发|中山新战法
******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无论格局如何变,制造业当家的基调始终不变。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做大做强中山企业,为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
以奋斗作序。辞旧迎新之时,我们看到了中山的决心、中山的信心、中山的改变、中山的潜力——直面历史问题,把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等关键词落实到工作实处,中山正拿出一套全新的“战法”。
“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如何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跟过去40多年是不太一样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招商引资工作应该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中山可重视引进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有机结合,形成互补,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张燕生表示,在招商引资工作方面,中山可以向苏州“取经”。苏州的招商引资,可以分为三个模式:头部个模式是昆山、太仓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招商引资、离岸制造,成为过去40年国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开路先锋;第二个模式是吴江、张家港内生性的发展模式,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到民营企业,到世界500强的企业,创造了苏州的奇迹;第三种模式是工业园区和高新区等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一张蓝图干到底。
“我个人觉得中山可以很好地研究学习苏州这三种模式。”张燕生特别提到苏州市政府主动出击,在应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开发试验研究等方面,为产业链创新链“补短板”,通过长期培育与沉淀,推动光芯片、生物医药等实现产业化。
从中山自身出发,张燕生认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要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入手,在市场经济体制与营商环境方面下功夫,充分调动经济主体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释放改革的力量。
张燕生认为,资本投资的动力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包括市场驱动型、成本驱动型、效率驱动型和资源驱动型。中山应该找准自身在市场、产业、营商环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吸引资本投资,避免“大海捞针”。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