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方“聚宝盆”
前言 古四村无疑是块“风水宝地”,全村面积才1800亩,但含金量却超乎人们的想像。其紧依古镇镇蕞为繁华的中兴大道和东兴东路,它既是古镇镇旧城区中心,又是古镇镇新城区的中心。在古镇镇的城市规划蓝图上,古四村这块弹丸之地特别耀眼,其地理优势和发展前景令人击节叫好。如今,古四村两委一班人正带领全体村民,以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劲头,大力发展经济,在建设富裕小康的大道上加速前进。 [CENTER][URL=../data/photo/News/9.jpg][IMG]../data/photo/News/tn_9.jpg[/IMG][/URL] 古四村民宅[/CENTER] 聚壮大家业财源旺 古四村是个革命老区,村民勤劳淳朴,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上世纪90年代初,富有创新精神的村领导大胆转变经营观念,将村办企业基本转让,使其成为民营企业。他们借助本村在古镇城区中心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近几年来,该村的物业不断增加,几乎以每年新增1万多平方米的速度发展。目前,该村拥有农贸市场、服装商场、各种店铺和三个工业区厂房等共10万平方米的物业。集体收入每年以10%的增幅递增,去年达到1300多万元。 古四村党支部书记许和合告诉记者,古四村自古就是商业集中地,人们经商意识浓厚。这里的经济线年,村两委通过加大对旧街市的改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占地15亩、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的古四市场2000年6月开业,可谓古四村经济飞跃的里程碑。10年前的古四市场,年收入仅60万元,1996年改造为铁皮棚后,年收入为100万元,现在这座现代化的农贸市场,年收入已达400万元以上。一个市场的变迁,反映了古四人千方百计谋发展的历史进程。 扩大商铺经营面积,是古四村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的“大动作”。近年来,古四村又投入3000多万元,收购了改制后的多家事业单位在古镇城区的地盘,并买下南兴路30多家商铺,网罗到商业铺位4000多平方米,使全村商铺建筑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古四的“资本”由此大增,在古镇老城区奠定了商业“龙头”地位。许和合书记说,古四村300亩工业地年收入为300万元,农业年收入为80万元,而出租商铺每年收入就是1000多万元,成为村集体“招财”的“大树”。 [CENTER][URL=../data/photo/News/0.jpg][IMG]../data/photo/News/tn_0.jpg[/IMG][/URL] 古四村市场[/CENTER] 宝改造旧区地自贵 按照古镇的发展规划,新城区迅速向外拓展,腾出老城区作为商业区和生活区。古四村瞄准这个有利时机,大胆地提出了调整、改造老城区,增加老城区商铺含金量,打造商业中心的发展思路。一个村级集体承担起改造旧城区的历史重任,其锐意创新、大胆创业的气魄令人振奋。许和合说,古四村位处古镇商业中心,有这么好的地理位置,没有理由不去经营好这块热土;在这块热土上,古四村集体有上亿元的资产,也没有理由不想尽千方百计让这块土地和集体资产升值。许和合指着村委办公大楼外一片陈旧的居民住宅说,这里很快将被改造,村里将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一幢综合楼———常兴大楼。他介绍说,150亩的蒲板围工业区将全部搬进镇里的同益工业区,而原来的厂区将被大手笔地改造,建造成一座下三层是商铺、上四层是住宅区的大型购物中心,并且配套建设小商品批发市场。 改造旧城区不遗余力,兴建新区不甘落后。在中兴大道旁,古四村投入1300万元建设的古四宏兴楼、古四振兴楼两幢物业楼已全部出租;在古镇国贸酒店对面,古四村有一块150亩的土地,村委请来专业人士对这块土地进行了规划,准备配合镇政府,在行政、文化中心位置打造出一块新的商业区。 [CENTER][URL=../data/photo/News/7.jpg][IMG]../data/photo/News/tn_7.jpg[/IMG][/URL] 古镇古四村所属的地产物业[/CENTER] 盆规范管理人心齐 据介绍,古四村现在50%的人办工厂,30%的人经商,只有20%的人从事农业生产。 村两委鼓励村民洗脚上田,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目前,该村已有大小企业300多家,还有不少人外出办厂和从事农业开发。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村党支部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员教育工作,重视干部和党员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村两委坚持实行财务、村务公开,增加透明度,在完成农村股份合作制后,将理财小组改为监事会,行使监督职能。随着村集体物业及工程的增多,为了确保集体财产不受损失,资产保值增值,村里对发包的经济项目、投标的工程项目,认真贯彻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一律实行招投标制,更好地维护了集体利益,保障了经济效益。村里高薪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负责抓工程质量,认真落实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工程施工质量责任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三个责任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项管理制度。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审议工程项目,为集体节约了一大笔经济开支,在土地开发使用上达到合理规划和开发。 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得益的是村民。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后盾,古四村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村里的福利事业得到加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文体生活日益丰富,学校教育环境设施进一步改善,全村儿童入学入托率达100%。今年,村里又准备安排好工业区用地,建设部分工业厂房出租,为新办厂的村民解决问题;抓紧对村里商住用地和商业地进行规划,尽早投入建设,使之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准备开通一至两条交通要道,解决旧城区塞车现象;规划和配备商业用途的停车场,解决商业购物停车和居民生活停车困难。加大教育投入,准备投入30多万元改造学校旧礼堂,投入100多万元建设教工宿舍和配套各种教学功能室,投入30多万元增加教学设备和设施…… 满帆竞发的古四村,正以豪迈的姿态阔步前进。一串串骄人的业绩,为“中国灯饰之都”古镇再添光辉。 [CENTER][URL=../data/photo/News/2.jpg][IMG]../data/photo/News/tn_2.jpg[/IMG][/URL] 整齐、规范的古四村水果市场[/CENTER] 建设福利型社会 商铺临街,高楼林立,古镇镇古四村业已完成城市化进程。而在商旅如流、百业兴旺的城市背后,我们见识了一个村级组织所建立的福利型社会。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古四村党支部书记兼经济发展公司经理许和合如是说。 我们听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村民因病住进市人民医院,由于做开颅手术,每天费用高达9000元。为解燃眉之急,村里提供无息贷款并送上慰问金,使其大笔医疗费用有了保证。这是近日发生的事,而在前些时候,村民卢某因车祸重伤,村里采取同样的保障措施,使其渡过难关。村干部介绍说,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个,村委会都设法解决了他们的困难。该村建立了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拿出一笔资金,对患有重病的村民按规定报销医疗费,还给予临时困难补助。 古四是我市经济发展较早、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在上世纪90年代,古四曾以村民集体分红水平高而闻名。今天,该村集体经济继续壮大,村民家底更为厚实。尤其令人眼热的是,该村出了一批老板和商人,全村2500余人,有一半开厂务工,约三成经商,只有两******务农。即使这两******,也大多是一些从事农业开发的老板,有不少在外地搞规模经营。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富得流油。“村里依然有困难户,所以要搞好福利事业。”村干部向我们如是说。该村以坚实的经济基础为后盾,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建设福利型社会。 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村民大病有保;建立农村股份合作制,使全村2491人享受定期股份分红;扶持困难户就业,将他们安排在村内公司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使其拥有一份固定收入;老有所养,达到退休年龄的村民每月领取350元的老人金和红利;纯女户的女儿读书,村里为其减免设施费、学费,每逢节日还送上慰问金…… ———本报记者苏小红魏礼军/文余兆宇/图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