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从“共性工厂”到“共性产业园”
从理论到实践,中山共性产业园建设正在迈出坚实的步伐。在“共性工厂”基础上创新性提出建设“共性产业园”之后,“共性产业园”建设先后被写入中山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山市《水污染治理总体工作方案》。
日前,中山召开共性产业园规划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山共性产业园规划建设整体情况及实践案例。会议透露,目前头部批分布在中山市13个镇街的18个共性工厂、共性产业园正有序推进。其中,部分镇街项目将在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其他共性工厂、共性产业园的规划建设起示范性作用。
在全市上下同心破解土地瓶颈、大力加快低效工业聚集区升级改造的“工改”背景下,“共性产业园”模式被赋予更大期望,将为中山土地集约利用、产业融合升级、实现减污降碳发挥更大作用。
为解决中山市家具行业发展导致的大气污染防治难题,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曾创新性提出共性工厂的理念,为整治“小散乱污”、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打开了新思路。“共性工厂”的建设,曾为中山市集中治污、提升环境管理水平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也逐渐在全省推广。
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早期建设的“共性工厂”逐渐暴露出缺乏规划、建设理念滞后、建设类型单一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环保效益与示范带动效应。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杜敏介绍,为改变这种局面,市生态环境局首创性地提出建设“共性产业园”。
这一理念脱胎于中山市“共性工厂”实践,以解决存量、减少总量、提升环境质量为出发点,其定义可以概括为:通过将同一产业或同一地区企业生产加工或设计等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产污环节聚集,实现集中生产、集中设计、集中治污、集中供热等,同时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聚集发展、绿色发展的生态圈,蕞终实现产城融合。
根据规划,共性产业园规划建设适用范围能覆盖三大产业。如头部产业可规划建设如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等形式的共性产业园,第三产业可规划建设如汽车维修、餐饮、小五金加工等行业的共性产业园。当前,中山市全面启动了《中山市“共性工厂”“共性产业园”规划》编制工作,这是全国头部个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共性产业园规划,具有标杆引领示范作用。
共性产业园的建设,需要探索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合作模式。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曹英姿表示,共性产业园的建设有政策引导、技术帮扶、资金支持等支持政策。
在政策引导方面,相关部门鼓励共性产业园申报“中山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重点工业项目”“重大项目”。对于申报成功的在库项目,可以获得主要污染物专项总量指标,用于支持共性产业园有关项目环评审批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需求。
在技术帮扶方面,市生态环境局明确了共性产业园享受《中山市涉挥发性有机物项目环保管理规定》的豁免政策。“例如,按照该规定,全市范围内原则上不再审批或备案新建、扩建涉使用非低(无)VOCs涂料、油墨、胶粘剂原辅材料的工业类项目。而共性产业园享有豁免政策,可新建或扩建涉使用非低(无)VOCs涂料、油墨、胶粘剂原辅材料的工业类项目。”曹英姿说。
在资金支持方面,曹英姿表示,中央生态环境资金明确支持“绿岛”项目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市生态环境局将积极为优质共性产业园项目争取纳入中央储备库,争取中央生态环境资金支持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同时,鼓励各类资金参与投资共性产业园建设和运行。另一方面,中山将积极倡导镇街政府在资金、土地、税收、科研、人才等方面给予共性产业园规划建设必要的政策支持。
经过密集的考察、调研与强力推进,目前头部批分布在全市13个镇街的18个共性工厂、共性产业园建设正有序推进。其中,部分镇街项目将在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其他共性工厂、共性产业园的规划建设起示范性作用。
经过近半年的推动,中山共性产业园建设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思路、规范的工作指引,也有了正在推进中的实践案例。
“从共性工厂到共性产业园,是一场低效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与环保理念相结合的全新实践,更是产业未来发展规划和环保管理理念的一大升级。”杜敏表示。
“共性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将从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解决中山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源头是指补齐完善中山市规划短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空间布局的优化以及产业的聚集发展和绿色升级,有效解决中山市规划和产业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过程是指共性产业园将大大地减少污染源数量,有效地解决中山市执法监管力量不足,以及监管范围有限等过程监管问题;
末端指的是将大量分散的治污设施实现集中治污,解决单个企业环保设施投入不足、治理效率低下等末端治理问题。
此外,共性产业园的建设还为中山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配套。共性产业园的功能布局包括核心区、缓冲区、拓展区、辐射区。各个分区在空间分布与功能上协调有序,共同维护园区的高效运转。其中,核心区本质上是为本地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目的是集中解决产业园环保问题,达到拓展区企业进驻时“环保无忧,拎包入驻”的成效,是整个共性产业园的环保核心竞争力和环保名片,不以产值税收为主要目的。
小榄镇北区社区泰业路上,总投资约11亿元的高端环保产业园在去年9月奠基。在拆除了传统的锌铁棚厂房后,这个连片的五金表面处理聚集区将蝶变为拥有完善环保配套设施的现代化工业厂房,让相关产业中小企业“拎包入驻”,为小榄五金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添砖加瓦。
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高水平保护,在“工改”大潮中,小榄镇首先尝试了将低效工业园区改造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的“共性产业园”新模式。
该镇通过“村企合作”和“企业投资”的模式,从源头上破解传统散乱污企业“生产低效率、成本高支出、环境高污染”的困局,为发展高端产业腾挪出空间资源,强化污染管控的同时,实现了产业聚集式的绿色发展。
目前,小榄镇有两个共性产业园正有序规划建设中,分别是小榄北区高端环保产业园和中山聚诚达共享喷涂产业园。北区工业园区主要针对五金产业,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核心区主体工程的建设,并逐步开展招商入园工作;聚诚达工业园主要针对家具制造行业,已完成一期主体工程的建设工作,拟于今年年底前完成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后续将持续推进落实二期工程规划建设,率先实现小榄镇家具制造行业的绿色转型。(廖瀚 苑世敏)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