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将加快科技创新一体化建设珠江口西岸创新高地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中山将加快科技创新一体化,建设珠江口西岸创新高地
5月26日,中山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表示,要以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为抓手,以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中山作为珠江口西岸“桥头堡”作用,借势借力推进“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协同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山将如何加快与湾区先进水平的对标与融合,实现科技创新水平新的跃升?近日,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施焕东接受媒体专访,从科技部门角度出发,讲述面对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中山如何以科技创新一体化为企业注入发展活力。
记者: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带动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等市的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协同探索。如何理解这一历史性机遇对中山的意义?科技局如何更好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参与中山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
施焕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催人奋进、令人鼓舞,为未来五年中山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省党代会报告赋予了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和任务,对中山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无论是对中山突破发展瓶颈,还是对中山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都是重大的历史机遇,必将为中山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注入强大生命力。
中山市科技局将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全力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决扛起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赋予科技局沉甸甸的责任,发扬“敢为天下先”的中山精神,抢抓历史机遇,以改革思维突破一切困难,主动融入大湾区创新链,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坚持打基础、立长远,打造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强化人才高地建设,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创新高地,助力中山市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
记者:如何加快中山科技创新领域与湾区先进水平的对标与融合,实现中山科技创新水平新的跃升?
施焕东:省党代会提出推动珠江口一体化,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这是对中山市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的重大利好和强有力的支撑。中山市科技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六个一体化”工作要求,把深化珠江口东西两岸科技创新一体化作为科技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学习、对标、拥抱湾区先进城市,敢闯敢试、奋发有为,谋划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协作机制,推动东西两岸创新协同,加快实现中山科技创新水平新的跃升,为中山高质量发展做出科技部门应有的贡献。
一是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中山湾区科技创新能级。中山市科技局将全力支持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建设珠江口西岸高端科技创新集聚区和创新发展高地,为中山推动珠江口一体化融合发展发挥“桥头堡”作用。对标湾区重大创新平台,积极推动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中国南方原子能科学与技术创新中心先进核能研发基地、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中国检科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等建设和发展。高标准建设中山科技创新园,加快中山光子科学中心、先进低温研究院建设,争取纳入国家、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目录,先进低温研究院现已动工。积极推动与广州、深圳等地的重大创新平台联动发展,探索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作共建、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人才联合培养、科研项目联合攻关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承担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协同推动关键核心设备和技术的攻关和转化,不断提升中山在大湾区科技创新版图的地位。
二是强化创新发展人才支撑,打造珠江口西岸创新人才高地。中山市科技局将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23条意见,围绕中山市重点产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及前沿科技领域,积极面向广深港澳招引高水平创新团队、科技领军人才,深化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以专业能力、市场价值、经济贡献为主要评价标准,实施科技创新领域特聘人才评定和资助计划,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三是加快导入创新资源,打造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主阵地。中山市科技局今年将加强与广州、佛山等地的科技创新合作,加速融入湾区创新体系。支持中山市科创企业积极对接大湾区科技基础设施、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文献资源和大型科学仪器等科技资源,主动加入大湾区链主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支持中山科创企业在湾区中心城市建设技术研发中心集群,加快形成“湾区链主企业下单+中山科创企业供应”的创新互动格局。探索“双向创新飞地”孵化模式,支持大湾区优势主体在中山布局孵化产业化园区、新型研发机构,鼓励中山市国企、相关镇街立足产业特色在深圳、广州布局建设产业协同孵化中心或异地孵化器,专项支持大湾区科技成果项目在中山市落地转化,打造科技项目孵化“绿色通道”,加快形成“广深港澳研发+中山孵化产业化”的创新生态。加快大湾区科技金融联合发展,探索在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投资、科技信贷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支持深圳股权投资基金到中山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壮大风险投资市场规模,积极引导投向中山市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早期“硬科技”项目,加快形成“东岸风投基金+西岸先进制造”的融资协作机制。
四是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大湾区蕞优创新生态。对标深圳、广州等地先进的科技管理服务经验,中山市科技局将深化科研领域业务改革,进一步简化流程、精简环节、压缩时间,试行相关科技经费后补助项目“免申即享”。探索“预算+负面清单”改革,择优给予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类创新平台长期稳定支持机制,赋予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深入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分类考核改革,围绕科研投入、创新产出质量、原创价值、实际贡献、人才集聚和培养等方面进行评估,提升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力争2025年R&D/GDP比重进入湾区先进城市行列
记者:中山拥有2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结合深化珠江口一体化发展、用好改革实验区政策红利,科技局将如何以政策、行动引领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
施焕东:中山市科技局将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引领推动中山产业链优化升级。
一是推进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以中山市产业链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的重大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卡脖子”技术,全力实施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创新科技重大专项立项方式,综合运用公开竞争、揭榜悬赏、企业创新联合体、部门协同和市镇联动等模式,择优遴选攻关团队,持续提升财政投入绩效,重点突破企业有需求、技术有基础、发展有前景的关键技术,打通产业发展链条,带动产业快速增长。探索建立面向新技术应用与迭代升级的示范场景,联合市相关部门、镇街发布一批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建设一批小试中试验证服务平台,加速生物医药、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的产业化。
二是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级。聚焦企业创新主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今年中山市科技局已出台了“创新12条”政策,接下来还将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各个使用办法进行修订完善,制定更加“接地气”的科技政策,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深入实施高企提质增量计划,不断完善科技企业培育和服务机制,做强做大一批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高企,不断提升高企对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力争今年全市高企数量超2400家,规模以上高企占高企总数的比例超过65%。持续优化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不同层级、多种形式的自主研发机构,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产品升级和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并已此带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全市R&D经费保持每年平均10%以上的增长,到2025年R&D/GDP比重突破3%,进入湾区先进城市行列。
采写:南都记者吕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