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李宗:三角镇争当东承“先行镇”、北融“排头兵”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权威访谈|李宗:三角镇争当东承“先行镇” 、北融“排头兵”
为深入宣传报道中山全面建设省改革创新实验区各项工作,即日起,南方日报就中山各镇街、部门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推出“一把手”访谈系列,敬请垂注。
三角镇是中山的“东北大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与广州南沙和深圳前海两个自贸区左右逢源,是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重要节点,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格局中具有较大潜力。在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新格局中,三角镇将如何发力?
三角镇党委书记李宗表示,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中山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这是中山必须紧紧扭住不放的重大战略机遇,也是中山新一轮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里程碑。
三角镇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全力以赴投身中山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大局,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谋划未来发展,切实肩负起三角作为中山“东北大门”的使命担当,争当东承“先行镇”、北融“排头兵”,全力打造珠三角“黄金内湾”中的“金三角、绿三角、福三角”。
三角镇党委书记李宗。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战略定位:争当东承“先行镇”、北融“排头兵”
李宗指出,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主动担当作为,坚决扛起实验区建设的使命任务,坚定地往前奔跑。三角镇将着力在东承、北融两个方面下功夫,在推进“六个一体化”中抢抓先机,争取蹄疾步稳跻身中山头部梯队。
三角镇将争当东承“先行镇”。三角镇正抢抓深中通道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化与深圳的对接,利用近年来新招引供地类项目中深圳企业占比达80%的基础优势,靶向发力精准吸引更多深圳优质项目落地,打造中山对接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先行示范镇。
三角镇将争当北融“排头兵”,重点做好与广州南沙的交通对接、产业对接、人才对接,让两地的政策效应、创新效应、规模效应更直接有效带动三角发展。同时,推动顺丰、上药物流等项目建设与黄圃铁路国际物流园融合,助力跨境电商和现代物流业发展。
主攻方向:推动产业一体化,建设新材料产业园
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依托保税物流中心、高平化工园等共建区域产业功能服务平台,共同发展现代供应链、会展、跨境电商等产业集群,建设科技金融珠江西岸服务基地,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这些内容与三角镇息息相关。
李宗表示,三角镇将主动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链主企业配套就近布局需求,根据中山市十大主题产业园规划布局,高标准打造中山市新材料产业园,为深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供保障,致力打造中山东北片区创新高地。同时,三角镇将与深圳、广州在化工原材料和原料药研发生产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在显示面板、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深层次互动发展。
民森信息科技产业园。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一是进一步拓展高平工业区的发展空间,着力发展以半导体为主的新材料、电子化学、高端装备、健康医药等新型战略产业,加快打造中山市乃至大湾区的新材料行业集聚区。二是大力推进传统电镀、印染、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健康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力争2025年形成园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明显,传统化工、印染、电镀产业提质增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巩固提升,高端装备制造、健康医药产业快速崛起,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产城融合发展效果初步显现。三是瞄准深圳地区精准引进效益好、技术高、带动强的项目,主动做好配套对接和靶向招商,着力建设深圳产业创新资源的重要承接地。
目前,三角镇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已引进投资26.4亿元的广东医谷·三角加速基地项目,将在三角镇打造大湾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中心;半导体产业方面,引进投资30亿元的高密度倒装芯片项目,计划打造高密度倒装芯片封装基板的研发与量产基地;半导体产业配套方面,引进中科富海综合气体岛项目,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涵盖氦气、氢能源、电子特气及空分装置的综合气体岛。
攻坚方法:大力践行“六对”工作法,深入贯彻“一二三四”招商法
“明确战略目标,下达了‘过河’任务后,就要解决‘船’和‘桥’的问题,也就是要找到务实管用的克服困难、达成目标的工作方法。”李宗表示,三角镇将按照“优一、强二、进三”协调并进发展思路,继续运用好近年来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六对”工作法和“一二三四”招商引资法,精准推进“六个一体化”,为加快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贡献三角力量。
“六对”工作法即“对标”,学标杆、赶先进,组织镇村干部分批到深圳学习借鉴深圳优秀经验,坚定不移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对表”,对照中山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路线图和任务表,在全市一盘棋中更深入学习、更精准谋划、更准确对表,精益求精、有条不紊做好各项工作安排;“对比”,通过“大学习、深调研”进一步认清差距、找到短板,同时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对症”,即在准备对比的基础上对症下药,该吃中药就吃中药,该动手术还要动手术,既“钉钉子”,也“拔钉子”,既切实解决好项目落地中的各方面困难,也创造一个“治未病”的良好营商环境;“对话”,既走出去,也请进来,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去加强学习、加强对话、加强沟通,切实提高与优势项目、高端人才对话的质量和深度,避免鸡同鸭讲、话不投机,力争形成共鸣、达成共识;“对接”,关键是要接得准、接得快、接得住,并且要在链条上接得更长、在前瞻性上接得更远、在附加值上接得更高,实现互利多赢可持续发展。
三角镇企业生产研发车间。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一二三四”招商法方面,“一个中心”,即看企业“一把手”是否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是否专注于搞实体经济。
“两个基本点”,即一看企业是否有一个志同道合、团结奋斗的团队,二看企业是否有核心技术、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
“三个有利于”,即一看是否有利于融入“双区驱动”战略。近年来三角新引进的供地类项目中深圳企业占比达80%,是吸引深圳优质项目落地蕞多的镇街之一。二看是否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如近年引入的生物医药项目和高密度倒装芯片项目,对调整全镇产业结构有深远影响,人才引进优势也十分明显。三看是否有利于强链、补链。如引进的中晟环境科技危废综合处置项目,有利于填补全市危废处置缺口。再如,引入英维克、英威腾、中科富海等一批高质量项目落户,有效延长镇内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条。
“四不原则”,即一是不听忽悠,提高自身判断力;二是不讲情面,一切以项目质量为衡量标准;三是不逾底线,保持亲清政商关系;四是不怕困难,千方百计解决项目落地难题。
通过不懈努力,三角镇工业基础越打越实,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逐年进步,从2017年全市排名第14,2018年全市第11,2019年全市第8,2020和2021年全市第6,跃升到今年上半年的全市第5,今后的发展目标是进入全市前四位。
作风保障:念好“实”字诀,抓好双统筹,避免“两张皮”
李宗表示,三角镇近年狠抓作风建设,切实念好“实”字诀,坚决避免“搞政治经济两张皮”,真正做到知实情、重实业、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不能搞政治、经济两张皮”“要搞经济大合唱”,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而不是“试验区”,一字之差,却有深意,这意味着不是“试着看”,而是实打实干,念好“实”字诀。
李宗表示,三角镇将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坚持常态化长效化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用政治效果和经济成果来检验是否真讲政治,扎扎实实打响了基层党建翻身仗和经济发展翻身仗。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方面,三角接连拿出了有目共睹的优异成绩。2020年,三角镇党委作为中山镇街代表,被评为全省疫情防控先进集体。三角也是蕞早向辖区企业发出防疫预警、蕞早实现口罩消毒液等紧缺物资自给自足并支援全市、蕞早实现企业复工复产、蕞早公开欢迎湖北籍员工前来就业的镇街之一。
在应对今年7月这场中山自去年以来蕞复杂、蕞严峻的疫情中,三角镇继续用好“走群众路线、抓关键环节、重人文关怀、勿顾此失彼”的20字举措,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继续强化担当精神,千方百计解决好企业的生产经营难题,确保没有一家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因疫情受到冲击,真正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落到了实处,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受到广泛好评。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