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被认定者将获多种扶持!中山出台环保共性产业园认定管理办法
“通过认定的环保共性产业园,在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申请及分配方面予以优先考虑。”近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出台《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关于环保共性产业园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进一步规范中山市环保共性产业园的发展,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保共性产业园实现发展、环保“两手抓”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曾经为整治“小散乱污”、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打开了新思路的“共性工厂”逐渐暴露出缺乏规划、建设理念滞后、建设类型单一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环保效益与示范带动效应。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杜敏介绍,为改变这种局面,市生态环境局首创性地提出建设环保共性产业园。环保共性产业园是指将同一产业或同一地区企业生产加工、设计中的特定产污环节聚集,或提供集中式环境污染治理设施配套服务,实现集中生产、集中设计、集中治污、集中供热等,同时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聚集发展的产业生态圈,蕞终实现产城融合。
西区稻香围鱼塘尾水处理环保共性产业园项目航拍图。(资料图片)记者 文波 摄
据介绍,环保共性产业园建设先后被写入中山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山市《水污染治理总体工作方案》。目前全市14个镇街的24个共性工厂、环保共性产业园建设正有序推进。其中部分镇街项目将在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其他共性产业园的规划建设起示范性作用。
小榄镇北区社区泰业路上,总投资约11亿元的高端环保共性产业园已经初步成型,这是一个将低效工业园改造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的“工改”案例,由泰丰工业园改造而成。在拆除传统锌铁棚、实施规模化技术改造后,这个连片的五金表面处理聚集区蝶变为拥有完善环保配套设施的现代化工业厂房,既为五金产业提供关键配套,有效解决了“散乱污”问题,又实现了村集体物业长效经营,持续提升村民收入。
“此举将补齐完善规划短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空间布局的优化以及产业的聚集发展和绿色升级,有效解决我市规划和产业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杜敏表示。
经过近一年的推动,中山共性产业园建设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思路和规范的工作指引。
为进一步规范环保共性产业园有序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建设一批工艺先进、配套完善、清洁生产水平高、示范能力强的环保共性产业园,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特制定了“办法”。
根据“办法”,环保共性产业园的认定分两种情形:头部种是环保共性产业园预评价认定申请(以下简称“蓝牌”申请),申请节点为拟申请认定为环保共性产业园的园区已完成建设,公共配套设施已建成,蓝牌有效期原则上为3年,期满不续期。
第二种是环保共性产业园认定申请(以下简称“绿牌”申请),申请节点为拟申请认定为环保共性产业园的园区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公共配套设施已建成,公共配套的污染防治措施已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绿牌有效期原则上为3年,有效期满前可向市生态环境局提交续期申请,逾期未申请的需重新认定。
记者了解到,市生态环境局成立环保共性产业园认定管理工作小组,负责环保共性产业园认定以及认定后的环境管理工作,各镇街人民政府协助开展环保共性产业园认定以及管理工作。“办法”不存在一票否决项,评分达到80分及以上的,作为拟认定环保共性产业园的名单。通过认定的环保共性产业园,除了可享受政策引导、技术帮扶、资金支持等服务外,今后在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申请及分配方面也将被予以优先考虑。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