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光谷”再添招牌中山火炬高新区荣膺“广东省特色产业园”
2024-04-27 15:34广东羊城晚报数字媒体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近日,在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蕞新发布的《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公布2023年度特色产业园名单的通知》中,中山火炬高新区荣获“广东省特色产业园(光电及电子元器件)”称号,标志着火炬高新区打造“湾区光谷”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
近年来,火炬高新区借助省级营商环境改革试点的东风,坚持项目为王,推动一系列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达效,为推动全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此过程中,火炬光电光学产业的全产业链加速形成,创新链不断完善,充满活力的“湾区光谷”正在加速崛起。
追“光”逐“电”,推动产业聚链成势
在获得省级特色产业园认定之前,火炬高新区已获批“中国电子(中山)基地”“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山成像与光电子创新型产业集群”等称号,构建起多层次、全链条、广覆盖的光电信息产业育成体系,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元器件、光学成像元器件、光电显示、光通信元器件、激光装备制造五大领域为主的光电产业体系,汇集联合光电、弘景光电、新诺科技、博顿光电等光电信息企业超两百家,成为中山市光电光学产业的重要集聚区。
近三年来,全区光电产业规模以上生产总值稳步增长。2023年,全区光电及电子元器件产业的规模以上生产总值近560亿元,约占全区规模以上生产总值31%。
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火炬高新区致力于构建新型劳动者队伍,打造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底座。目前,火炬高新区已经形成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广东西湾光学研究院、火炬职院等高端光电科技和人才平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呈现出深度融合态势。
2021年,火炬高新区与长春理工大学共建中山研究院,现已建成13个纳米光电材料、半导体激光等前沿领域的科研实验室,孵化了15家科技型企业,每年都将源源不断地输送一批光电信息领域硕博生,实现“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火炬高新区还计划设立院士工作室,通过创新链的完善,推动光电光学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广东西湾光学研究院由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联合光电”)主导组建,整合了联合光电在光学防抖、超高倍率变焦镜头、超高清4K激光显示等领域的技术积累,采取“高等院校+科技地产企业”的多元主体结构,借助长春理工大学的人才资源与优势,锚定光电光学产业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加速奔跑。
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科技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创业学院(产教融合中心),与众多知名企业和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学校设立“工作站”近30个,有效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向“千亿产业”进军,“湾区光谷”加速崛起
近年来,火炬高新区以“项目为王”为抓手,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重大项目,力促签约落地,积极拓展渠道,加紧目标对接,推动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已有一大批高精尖优质光电产业项目已陆续落地深中合作创新区,包括全国十大电视制造出口商——彩迅工业、全球重要“光显融合”模式探索者——洲明科技、LCOS芯片国产替代高科技项目——芯鼎微等。
今年3月28日,“湾区光谷”正式揭幕,火炬高新区规划20平方公里,共30000亩用地,围绕新一代光电元器件、光电设备、光电显示、医工结合、激光应用、光电软件等六大重点发展领域,科学编制产业规划、出台定制化扶持政策等十大重点举措,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具备完整智能光电产业链体系的“湾区光谷”,力争用3—5年实现营业收入翻一番,光电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家,光电信息产业整体研发费占营收比重超8%。
当前,深中通道和南中城际的通车在即,深中产业一体化持续提速,“湾区光谷”现正迎来难得一遇的黄金期、窗口期,商机无限、未来可期。火炬高新区将积极响应省、市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号召,依托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协同和创新合作,不断加大引导园区光电企业进行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力度,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助力中山光电光学产业向着“万亿梦想”的新目标奋进。
文、图丨记者 张德钢 通讯员 李夏 李娜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