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五轮集中拆除后中山“工改”怎么样了?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南方观察|五轮集中拆除后,中山“工改”怎么样了?
伴随着破拆机的轰鸣声,立于中山板芙镇白溪村芙中路超过20年的几座低矮厂房的砖瓦开始掉落,这已经是叶健和今年第五次看到这样的场景了。作为板芙镇“工改”专班常务副主任,叶健和为中山市清洁能源与智能装备产业园——芙中分园的落地工作忙前忙后近一年,这天总算舒了一口气:“心情很激动!”
中山市板芙镇“工改”项目正在动工。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11月15日,中山市举行第五批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下称“工改”)项目集中动工拆除活动,全市共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1400亩。这一天,距离2022年结束还有46天,全市1.3万亩年度拆除整理任务已完成近85%。
中山市2022年度第五批“工改”项目集中动工活动板芙镇会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经过了五轮集中拆除、十个多月的土地整备,中山“工改”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现状如何?
万亩土地打通产业转型“任督二脉”
“我们的工作重心,将由拆除整理为主,变成拆除、建设、招商并举。”在中山市第五批“工改”项目集中动工拆除活动板芙镇会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工改”指挥部副总指挥陈晖东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这个信号,来自中山截至10月底已整备出的超1万亩工业用地将要带来的效益。
1月4日与2月16日,中山先后开展头部、二批“工改”项目集中动工拆除。彼时,中山刚刚通过立法形式推动“工改”,并推出《关于促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的若干措施》这一核心政策,逐渐掌握了蹄疾步稳的“工改”节奏。
5月6日,中山第三批“工改”项目集中动工拆除。就在前一日,中山全面启动水污染治理大兵团作战,“工改”与治水正式开始为中山高质量发展协同发力。
在8月2日召开的全市“工改”半年总结大会上,一批先进的镇街改造经验被分享给全市。也是在同一天,中山第四批“工改”项目集中动工拆除。
每多一处动工的地块,就意味着又一项可观的投资选择了中山。
十个多月整备出的万亩工业用地,已然成为中山推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珍贵“本金”,建设一批高标准厂房、招引一批高新企业越来越多地被提上议程,被盘活的存量土地资源,开始在产业转型攻坚战中发挥其更高的价值。
步入第11个月,中山又几处“工改”项目传来封顶的佳音。11月1日,经过13个月的建设,作为全市重点项目的小榄镇绩东二社区智能锁产业基地“粤深湾区智谷”项目正式封顶。11月12日,石岐街道创美双碳绿色产业园项目也迎来了封顶仪式,该项目从动工至封顶用时不到9个月。
11月1日,小榄镇绩东二社区智能锁产业基地“粤深·湾区智谷”项目正式封顶。
今年4月,深圳市誉洲集团有限公司受中山招商政策吸引,买下三乡镇广星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地块,并在三乡镇“工改”专班的反复协调中决心将地块转为“工改”项目,盘活土地。该企业总经理刘录深表示,利用在深圳深耕20余年的优势,他们拟招引一批智能科技企业入驻,将园区打造成为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智能科技产业聚集区。
不只是该项目,越来越多的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企业已经将目光投向中山。
今年7月,中山正式开启了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新征程,将推动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规划与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融合互动发展。把“工改”和招商引资联动起来,吸引珠江口对岸的优质外溢资源流入,是中山推行“工改”的重要目的。对于建设改革创新实验区来说,“工改”具有先行启动的重要意义。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中山已经通过“工改”服务了一百多家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投资总额超百亿元。同时,“工改”也招引来近70家外地企业,投资总额近66亿元,其中有8家企业投资过亿。
“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三乡镇古鹤建材城加密八线侧用地“三旧”改造项目前期策划方案》。”10月18日,中山市政府1号会议室内讨论声不断。当天,市“工改”指挥部召开第七次部门联席会议,市发展改革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等单位分管负责人坐在一起,一项一项地审议政策细则及镇街提交上来的项目前期策划方案,研讨项目实施条件、实施路径、存在问题、解决思路等细节内容。
中山市“工改”指挥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搭建起一个跨部门联审、会审的平台,实现项目落地请示事项“一次过”。这一提高审批效率的制度改革,正是从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摸索出来的。
不只是联席会议制度,也不只是几个市直部门,近一年的“工改”磨砺,从市级指挥部到每一位基层攻坚人员,都积累了宝贵的攻坚经验。
“原来我们可能对单一政策比较熟悉,现在我们已经从多方面了解到中山很多对‘工改’的政策支持,比如规划、国土管理、项目引入等等方面。”加入“工改”专班近一年,此刻站在“工改”项目的施工现场,叶健和从容地介绍起板芙镇“系统谋划、规划引领、建引并举、试点先行、分类施政、多方联动”的工作思路。
中山“工改”的一大特色,就是将事权充分下放镇街,调动镇街因地制宜的积极性,形成“沙场赛马”的生动局面。面对各不相同的棘手问题,开会研讨和集中学习成为各镇街“工改”专班必不可少的工作日常,在一轮轮自我素养提升中,专班的工作模式也愈加得心应手。
例如在5月6日举行第三批“工改”项目集中动工拆除时,横栏镇裕祥村“工改”项目就已采用“政府挂账收储+村集体自改”的模式进行升级改造,在保证了政府对土地整备和产业发展的宏观把控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村集体自主性,提高村集体收益。
在一些镇街先进做法的带动之下,“单一主体归宗”“政府挂账收储”结合村集体自改、村企合作等改造模式开始在全市普及。
为给“工改”再添一把火,中山还充分挖掘了银行、国企、社会资本等方面的力量。例如,中山创新以政府周转金作为资本金撬动银行融资杠杆,推行企业长租统管融资模式,探索全要素资源统筹一体化融资模式,推行专项债融资模式。目前,中山全市18家银行共开发33种“工改”类贷款产品。
11月14日,中山三乡镇“工改”项目集中动工前夜,三支攻坚小组走出白石村,结束在麻子片区做群众工作的一天。王钰飞带领的小组也是其中之一。作为三乡镇党委副书记,王钰飞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个“5+2”“白+黑”模式下见过的深夜了。
中山市三乡镇“工改”项目正在动工。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我们上班,村民也上班。村民下班了,我们才好去沟通,所以我们都是‘5+2’‘白加黑’去走访、去宣传。我们不是来享福的,我们是做工作的。”对于常态化加班加点与村民协调沟通,叶健和也感同身受。
一次次黑夜下的奔波,透露的是如王钰飞、叶健和一般的“工改铁军”不断“成长”的攻坚决心和服务耐心。
而“铁军”在诞生之初,由于不熟悉“工改”或是刚刚来到基层工作,少不了一番摸爬滚打,王钰飞也不例外。一开始,没有实践经验的王钰飞面对“工改”这个庞大深刻的任务,也显得有些“蒙查查”。
每周五下午,市“工改”办都会定期举行干部专题培训班,全市各镇街“工改”干部齐聚一堂“上课”,目前培训班已经开展了二十八期。“学完后如果还有一些疑惑,就可以直接请教各个授课老师,他们都非常热心。”王钰飞笑着说,在实际工作中探索积累经验的同时,干部专题培训班也及时给自己补充了知识漏洞。
坚定、耐心地推进“工改”,本质上是要服务中山的企业。回顾近几个月,中山对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重磅动作频出。
“中山‘工改’,招商走在前面。”中山市投资促进局于8月8日揭牌成立,一支招商“突击队”由此诞生。
10月13日,中山市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确定每年11月1日为“中山企业家日”,中山企业家从此拥有了自己的节日。在首届“中山企业家日”当日,中山高规格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数十家企业负责人共线日,首届“中山企业家日”启动。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中山全市共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562591户(含分支机构,下同),同比增长12.24%。今年1—9月,全市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91766户,同比增长22.97%;全市引进254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总额超460亿元,其中含87个亿元以上项目、6个10亿元以上项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