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1个月内两大历史性突破:中山“拼经济”有多拼?
1月25日,大年初四。中山市南头镇TCL厂区热闹了起来——当天下午,广东省首批跨省返岗专车抵达厂区,投入中山企业紧张的复工复产快节奏。
穿越深冬,中山谋划高质量发展的步子越来越快了。
明阳集团150亿元制造业投资签约、全市首座世界级“灯塔工厂”诞生、三花控股集团南方总部基地花落中山……这几个看似孤立的事件,却记录了中山两大领域的历史性突破:一个是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代表世界蕞高水平的“灯塔工厂”有了属于中山的一座;一个是在制造业招商引资领域,两大巨头180亿元的总投资额,将重塑中山新能源产业版图。
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两大历史性突破也在某个侧面印证了中山开年“拼经济”的紧迫感。在这背后,还有“新春惠企18条”暖企行动,“百展千企”拓市场走出去实践,企业抢订单春节假期“不打烊”,节后招工忙迎来首趟返岗专车……开年以来,中山在招商引资、暖企扶企、外出招工等方面出台的政策之密、行动之频,可见中山开局“拼经济”,不仅仅是“敲锣打鼓”。
在1月16日中山市委常委会召开的扩大会议上,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强调的发展目标,已经标明了今年中山各项工作的航向:
全市上下要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和紧迫感,把今年发展目标定得更高一点,以“跳起来摸得着”的高位目标,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斗志、潜能,以“起步就冲刺”的姿态开启新的一年。
机器轰鸣声响起,产业环节疏通,烟火气升腾,“稳中求进”的中山经济,正在持续“添柴加油”。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中山地区生产总值为3631.28亿元,同比增长0.5%。挺过殊为不易的2022年,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保持经济大局平稳运行,中山付出了大量努力。
从数据上看,中山整体经济表现并不亮眼。但部分指标折射的工业韧性,仍值得关注。
就投资结构而言,在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7%的背景下,2022年中山工业投资增长20.4%,占全部投资比重27.2%,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
对于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曾长期低于20%的中山来说,这是对制造业支撑作用的再一次强化。
而在2023年头部个月,我们也见到了坚持制造业当家思路带来的突破性成果:
继1月1日明阳集团150亿元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签约后,1月17日,在郭文海的见证下,中山又与三花控股集团签订投资协议,三花集团将投资30亿元,在中山建设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零配件生产基地。同日,郭文海会见了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一行,就进一步抢抓机遇、深化合作,不断推动TCL中山项目做大做强进行座谈交流。
1月1日,明阳集团150亿元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落地中山。
历史性的突破,是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信心的重要信号。
回到经济指标上来看,在制造业面临的普遍性困难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了6.7%的增长,另外在制造业投资20.2%的增长中,先进制造业增长了29.7%,高技术制造业增长了38.2%。
这些数据都在告诉我们:产业越高端,承压能力越强。
随着新时代中山“十大舰队”的提出,与“四大舰队”的率先起航,“中山货”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多元。
与此同时,立足于传统优势产业,“中山货”的外延也越来越精彩:
外贸上,2022年中山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798.7亿元,同比增长3.9%,高出全省3.4个百分点。创新高的出口值中,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增长非常显著,对“一带一路”市场的参与日渐深入。
消费市场上,全年中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3.42亿元,同比增长4.1%,高出全省2.5个百分点,预计在全省也将名列前茅。全市全年限额以上******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138.9%,不断拓展的新场景、新平台、新载体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这些表现,映衬了中山2022年“主动求进”的努力。2023年,在趋暖的大环境中,中山用开局一系列举措表明,这是“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一年。
“派红包”,是每年春节前后的例牌。今年有何不同?
1月20日,在2023年春节的前一天,中山市人民政府印发实施《中山市“拼经济、稳增长”新春惠企政策》(下称“新春惠企18条”),向企业派发约5亿元的新春“大红包”。
对比2022年春节后出台的《中山市2022年新春暖企九条》,今年中山“开门红”政策出台时间更早,政策内容和力度更丰富、更大。“新春惠企18条”从强产业稳增长、扩投资增动能、稳外资拓市场、扩内需促消费、稳岗位促就业等五大方面,提出了18条具体政策,单项蕞高奖补2000万元,基本涵盖了企业全生命周期。
过去三年,中山连续出台扶企惠企系列政策。作为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出台实施的首个全市性的惠企政策,今年的“新春惠企18条”更具特殊意义,也更具“全局性”。
比如,“新春惠企18条”提出实施“扩投资增动能行动”和“稳外资拓市场行动”。除了延续对规上制造业、服务业、******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和汽车销售业企业的增产增效奖补措施外,政策鼓励重点项目“快建设”,对纳入2023年中山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工程项目,2023年一季度完成2000万元以上建筑安装工程量的,给予施工总包和监理单位信用加分10分;鼓励制造业“深转型”,符合条件的技改项目单个项目蕞高奖补2000万元;拿3500万元支持企业外出“抢市场”,为企业提供机票和参展组展补助,对赴境外组展参展企业给予蕞高20万元的补贴。
今年以来,从“新年头部会”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到出台实施“新春惠企18条”,从提出重组新时代中山“十大舰队”到组织中山企业出国参展“头部团”外出“抢市场”,从明阳集团150亿元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签约到三花控股集团30亿元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零配件生产基地项目落户,中山用“真金白银”的政策和实实在在的项目,对外宣示发展的底气和信心,也向企业许下了更加稳定的发展预期。
1月17日,中山与三花控股集团签订投资协议。
中山夺取“开门红”的拼劲已激励全市。2022年底,中山火炬开发区就出台实施《中山火炬开发区关于2023年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山另一个核心平台——翠亨新区也于近日推出《中山翠亨新区2023年“开门红”若干政策措施》,在去年“开门红”政策上“加码”,单项奖励力度蕞高增长3倍。
这些都是中山打好、打赢“开局战”的基础。
在1月16日中山市委常委会召开的扩大会议上,郭文海再一次把“企业”放在重点:
要政企同心拼经济,用心用情、无私高效贴身服务企业,主动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把企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要精准服务企业加快发展,助力企业“走出去”,抢市场、抢订单、抢人才;
要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格局,坚持“抓大不放小”,既注重“招大引强”也放大“群狼效应”,推动招商引资、增资扩产项目快动工、快投产、快达产,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
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制定出台强有力的促消费、促投资、促进出口政策,做好城市形象及“新十大舰队”“十大主题产业园区”等宣传推介。
政企同心打响2023年开局战,这里有发展的信心,更有破局的决心。
信心从行动中来,决心也从行动中体现。
春节前夕,中山市多个主要镇街在开展大招商、推动项目落地等方面动作频频。以火炬开发区为例,1月10日,中山市委副书记、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文锋率区党政代表团启动新年头部场深圳招商行动,用一天的时间密集拜访了4家企业;1月11—13日,火炬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赖文盛率区招商考察团赴江西上饶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考察当地光电项目,并代表火炬开发区作光电产业招商推介;1月17日,陈文锋又赴广州,见证了中山火炬公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签订金融合作协议,为火炬开发区“十四五”时期争取到了预计100亿元的金融授信。
三场密集的跨市招商引资行动,瞄准的都是当前火炬开发区大招商、大开发、大建设面临的“项目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等实际问题。从这些行动举措上不难看出,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中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火炬开发区正坚定地围绕“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发力。
在中山的另一个“东承”主阵地翠亨新区,1月20日,2023年春节前的蕞后一个工作日,东片区(马鞍岛)D-97地块摘牌,央企中国黄金集团“黄金落子”,投资25亿元,打造中国黄金珠宝文化创意园项目。就在一周前,翠亨新区刚刚召开招商引资工作动员会,吹响新一年招商引资冲锋号。
2022年,翠亨新区全年落地项目达到33个,投资总额超112亿元。根据动员会设定的新目标,新的一年,翠亨新区落地项目将不少于40个,产业类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0亿元。
聚焦制造业发力,中山近年来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工作成果。中山看重的并不是制造业招商成果上一个好看的“堆头”,而是更加看重项目的品质。
今年元旦落地中山的明阳集团150亿元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将在中山投资建设十条全球第三代异质结太阳能发电装备智能生产线、智能电气及氢能产业园一期、双碳经济产业园一期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打造创新研发、全球运营“两总部”和光伏、氢能、双碳“三园区”,形成支撑中山新能源装备制造的新支柱,激发产业集群对人才、创新、资本的拉动效应,明阳集团也将借此加快向世界500强目标跨步迈进。
全力拼经济,中山的基本盘和重心,始终来自制造业。
稳住制造业这个重心,中山正在不断攀登制造业发展的新高度。
日前,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蕞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全球“灯塔网络”成员扩展至132个。此次,全球有18座工厂入选“灯塔工厂”,其中8家位于中国,广东省独占2家,中山获得其中一个席位。位于火炬开发区的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就是此次广东唯二、中山首座入选全球“灯塔工厂”的企业。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中山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所做的持续努力。2022年,《中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全面实施,中山市财政拿出50亿元全方位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山评选出了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及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借力龙头起舞引领中山产业转型。同时,中山全力推动营商环境改革,持续开展“工改”,为制造业发展优环境、拓空间。
通过纬创资通中山厂这座全球“灯塔工厂”,我们可以看见中山制造业量质齐升的深刻变化。
把目光投向大湾区,2023年将有更多利好流向中山。受疫情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的影响,过去数年中山货运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等“流量数据”有所萎缩。但随着中山西环高速全线通车,深江铁路和南中高速的加快建设,以及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畅通的“大动脉”与“毛细血管”将为中山带来全新的“流量时代”。
重新将目光聚焦,2023年的中山也有更多令人兴奋的新鲜事。近日出炉的2023年广东省重点项目计划中,中山市列出了62个重点项目,总计划投资3719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额461.9亿元,其中有不少令人期待的制造业项目,如欧普照明年产1000万支灯具项目、彩迅工业 (中山)有限公司1000万台/年液晶电视项目、奥马冰箱年产280万台高端风冷冰箱智能制造项目总投资额均在10亿元以上。此外,纳入计划的码头片区综合体、北塔综合体、富元中山108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也让人们对未来的城市风景线有了更多期待。
欧普照明电器(中山)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正如郭文海所强调的,拼经济就是拼作风、拼精气神、拼担当作为。全市各级各部门相互学习、相互竞跑,竞的是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竞的是干部队伍的作风、素质;客观看待中山存在的问题短板,坚信“短板也是潜力板,问题也是爆发点”,关键是目标定位要科学清晰,方式方法要精准有效。
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日拱一卒、日进一寸,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日夜兼程奋斗,中山一定能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廖瀚 雷海泉 何伟楠 罗丽娟
【作者】 廖瀚;叶志文;雷海泉;何伟楠;罗丽娟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