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9个月转化签约总金额超过去年整年中山医院怎么做到的
“去年我们申请专利570多项,转化签约总金额3165万元,今年仅前9个月,已申请专利700多项,其中转化80多项,签约总金额3232万元,已超越去年整年的水平。”10月23日下午,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第三届医疗健康产业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
与此相印证的是,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中,中山医院专利转化排名全国第二。今年8月“全球生物医药发明专利TOP100”公布,除了药企,中山医院是我国唯一进入榜单的医院。
一项惠及病人的创新研究,从论文到专利转化,在中山医院已有一条成熟的“路径”。
甲胎蛋白升高是早期肝癌的重要指标,但仍有40%的肝癌患者这一指标显示阴性。中山医院团队构建了miRNA肝癌早期诊断模型,其灵敏度相比甲胎蛋白提高30%,对于极早期肝癌(直径<2厘米)的诊断率可达到88%,相比磁共振诊断可提前18个月出现阳性。如今,这项成果已转化为国际首个肝癌miRNA检测试剂盒,临床应用于全国200多家医院。
对于肝癌治疗来说,早发现至关重要。每年前往中山医院就诊的肝癌病人中,只有20%-30%的早期患者能够进行手术治疗,而手术是公认治疗肝癌蕞好的手段。“借助这一试剂盒,有望将能够手术的病人提高到50%。”樊嘉说。
类似的转化案例还有很多。首款国产完全可降解冠脉支架、与联影合作完成的全球首台全景动态PET-CT成像系统……“对于医生的创新发现,我们作为管理者,是推进转化,而不是将其限制在一个框架里。”樊嘉说,中山医院构建了专利转化标准化流程,从全院创新项目中挖掘有价值的专利,做好全程管理与服务。
据介绍,通过“医师-科学家”双轨制培育模式,中山医院形成了一支创新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梯队,并鼓励他们从临床研究和各项检查中挖掘新技术。“蕞近5年,医院投入的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经费增长了218.7%,达到1380万元。”
“我们和联影的合作已经8年多。”樊嘉介绍,“中山-联影”合作模式很好地实现了从“诊”到“疗”,国产高端智能介入造影系统完成首例心血管介入手术;国产首款“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首创医联体联合攻关,中山医院成为5G应用全国示范基地。
在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的当下,中山医院已和60多家企业签约了90多个项目,共同进行科技攻关,合同金额达到30亿元。“围绕我国人群疾病谱相关的重大疾病防治问题,我们对标的是梅奥中心、克利夫兰、哈佛医学院等顶尖医学中心,期待推动一批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促进一批创新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和市场应用。”樊嘉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