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积极推动创新“东承”协同珠东城市升级科创引擎
珠江口东西两岸刮起“创新之风”,伶仃洋上翻涌“创新大潮”。
9月15日,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深圳活动拉开了序幕,面向国际、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多场“双创”活动,将全方位展示深圳市创新创业成果。一个多月以前,2022年中国•(广东)中山海外博士博士后创新赛决赛在中山留创园火热开赛,30个高科技项目同台角逐。
顺应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趋势、新需求,一衣带水的深圳和中山,正在科技创新一体化上形成新的默契。当前,中山市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正全力推进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聚焦科技创新等领域,积极与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开展深度合作,加快融合互动发展步伐,锻造科技创新的新引擎,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富,good boy!”中山市宏基路中兴大街4号,友图科技(中山)有限公司的工作室里,香港青年李铂嘉正在和他的宠物狗大富玩耍,他用一台自动奖励机器训练大富定点上厕所。小到训练宠物,大到为制造企业提供工业智能机器人云编程软件,“万事皆可自动化”,是李铂嘉的创业理念。
创业的过程中,李铂嘉发现了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一大痛点——工业产品更新迭代快,企业定制工业机器人的成本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李铂嘉绕过为企业定制工业机器人的思路,开始研究工业机器人云编程的软件开发,帮助企业掌握机器人编程的技能,实现智能机器人的长效利用。
李铂嘉在自己的工作室。 连婉晴 供图
“即使是中专、大专学历的工人,经过两三周的系统培训,也能熟练操作软件,完成机器人编程。”李铂嘉表示,运用3D模型库和智能模板,以前沿的控制算法可将生产线倍。设计云编程软件,蕞大的意义在于打破智能机器人编程领域应用的“技术门槛”,通过图形化的指令实现工业机器人控制程序的简化,打破不同品牌机器人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壁垒。
李铂嘉用5年时间,实现了一家创业公司产品的创新迭代,也为推动中山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贡献了创新力量。他立下了一个“小目标”——公司5年内上市。
近年来,中山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科技孵化育成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移转化,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像李铂嘉这样的湾区“金凤凰”飞回中山。
近年来,中山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科技孵化育成体系不断完善。图为中山一企业展示的智能化生产线。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2021年,中山市成功申报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新增市级众创空间5家,全市市级以上科技孵化载体达到79家。《中山市实施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对275人次境外高端人才发放个税补贴4056万元,全年推荐申报广东省国际及港澳台高端人才交流专项和粤港澳科技合作专题项目20项。一系列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正在助力中山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不久前,深圳企业江波龙电子在中山建设的存储产业园一期已投入使用,建成的中山市存储芯片技术工程实验室,也已入驻各类技术工程师约500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来自深圳。产业园二期建成后,园区工程师人数将超过1000人。近两年来,落户中山翠亨新区的重点项目,超七成来自深圳,其中,科技创新类产业项目占多数。
这是一场跨城科技创新融合新实验的新开端。
今年以来,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项目在南区街道的中山科技创新园内正式动工建设,中山市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山光子科学中心也正加快推进中。作为中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火炬开发区近年先后推动中山市药品进口口岸启用,打造了广东省首个制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中国检科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创新平台。
近年来,中山的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图为中山一电子科技企业的实验室。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中山市科技局局长施焕东介绍,当前,中山市正在全面加快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提升中山承接深圳等大湾区城市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打造国际一流的新药创制研发平台,推动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中国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围绕液氢液氦、清洁能源、光学光电、检验检测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推动与深圳的大科学装置、重大创新平台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在关键领域、重点项目开展联合攻关。
在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等临深区域,中山市正大力支持以市场化方式共建深中现代科技工业城、湾区未来科技新城等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科技园区,为深圳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提供空间。同时,积极探索双向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支持深圳优质主体在中山建设孵化产业化园区,鼓励中山市镇街、国企立足产业特色在深圳布局专业化、垂直化的“飞地”孵化器,推动中山重点企业在深圳重大创新平台集中设立技术研发中心集群,实现双向互联共建研发和技术转移转化。
科技创新一体化,是大湾区城市协同发展的大势所趋。乘着这股东风,中山已经展开建设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的美好蓝图。
根据《中山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中山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将显著提升,科技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效能显著提升,形成科学、高效、联动的创新发展体系,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