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平方公里深中合作创新区破圈融湾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102平方公里深中合作创新区,破圈融湾
3月31日,中山火炬高新区在深圳举办推介会,共促成38个深圳意向投资与合作项目签约,涵盖智能装备、光电信息、健康医药等产业领域,签约总额超530亿元。
活动上主力签约的是医药类,10个意向落户平台类项目与中山签约,将落户健康基地,包括联东U谷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联科翰微医疗器械产业化项目,昊丰医疗器械CDMO平台、中交城投生物医药园、那兰生物项目、汇得医疗MAH项目等,投资总额达93亿元。
推介会上首次公布深中合作创新区详细情况。
火炬开发区统筹民众街道发展,民众街道总面积125.42平方公里,大部分土地未开发,正是深中合作所需的基础条件。
叠加深圳与中山去年签署的《深圳市中山市战略协作框架协议》、《深圳中山战略协作头部批重点事项(项目)清单表》,就能明白深中城际快速推进的力量。
网友小看中山十年了,今年背水一战就看深中合作创新区能否落地一大批深圳企业。
南中城际火炬东站(预留),可以在2028年开通时有力支撑深中合作创新区发展。
创新区选址民众街道,距离深中通道马鞍岛起点10分钟车程,规划102平方公里,划定了起步区和示范区一期、二期范围。其规划的光电园、智造园、原药港、科创芯、数字港片区,吸引深圳企业家关注。
片区定位: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深中一体协同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地、面向双碳战略的岭南科技新城。
(深汕特别合作区468.3平方公里,佛山三龙湾科技城130平方公里,比深中合作创新区大)
▲ 民众街道除镇面外,其它基本纳入
深中合作创新区起步区面积超5000亩,是对接深圳产业协同的主要基地,火炬高新区服务比亚迪、彩迅、东方龙大等深圳优质产业就近配套项目主要集中落户于此,今年还将落地多个产业类项目。
2024年6月深中通道开通,将会有更多深圳企业家到火炬、岐江新城、马鞍岛考察。
▲ 创新区内现貌,几乎没有建筑物
《广东地理》了解到,深圳优质制造企业比较愿意在深圳“1小时交通圈”内布局产能及其相关配套企业,有利于产业链协同、产品品控。如果靠近高速公路、货运铁路、海港,就更好了。
中山具备以上条件,而且民众、南朗还有十几万亩土地完全没开发。
上个月,《广东地理》已经公布民众街道征地消息。这片田地改为工业地、商业地、住宅地,绝非试一试,而是中山经济总量跃升的基石。
深中合作创新区示范区一期、二期拟规划面积均超万亩,已具备启动开发条件,为中山承载深圳产业带来无限可能。
未来十年,深中合作创新区重点培育智能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与新材料、数字创意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重要配套产业,并为战略产业预留发展空间。
另外,火炬开发区将依托民众街道现有的河、湖、海、田条件,将打造万亩岭南水乡生态示范区,重点发展水乡游览、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功能,是未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珠海居民旅游的好去处,见下图。
现在,中山拼尽全力向东开发建设,向海而生、破圈融湾。优质产业将带来丰富税收,建大学、城际铁路就不缺资金了。
广东省强力推动珠江口东西岸融合,在深中通道、南中城际、深中城际、深江铁路的规划建设引领下,黄金内湾产业拓展走廊逐渐明晰,中山的区位优势备受资本关注。
目前看,中山已经是上述四个交通工程的蕞大获利者,地理上比珠海、江门、肇庆、清远、惠州更好,甚至招商引资深圳产业不逊于佛山、东莞。
2023~2028年,我们将看到深圳和中山立足所需所能,充分发挥互补优势,积极谋划产业链协同创新,打破城市之间传统的产业分工式合作,开启全新模式。
深中通过合力建设新型载体、产业集群共建,从发展动力的源头上探索区域之间的融合发展路径,实现合作效能的蕞大化。
产业争夺日趋白热化,大湾区每个城市都想自己得到蕞多。佛山、珠海又将从何提升自身优势?如何利用深中通道带来的机遇?如何到深圳进行招商引资并收获成效?《广东地理》下回分解。
文章来源:广东地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