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南头又一“工改”项目动工!全镇累计拆除超300亩低效厂房
9月21日上午,中山市南头镇北帝社区“工改”项目顺利动工。作为中山“北融”桥头堡,南头镇以“工改”为抓手,积极抢抓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北帝社区自有低效厂房升级改造。项目将原有锌铁棚厂房升级改造为现代化工商业综合体,推动社区从“向土地资源要经济增长”到“向存量空间要发展质量”的转变。项目改造完成后,预计每年为集体经济创造物业租金收入约1000万元。
启动仪式现场。南方+ 卢子衡 拍摄
南头镇北帝社区“工改”项目现场。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截至目前,我们已成功拆除整理低效厂房超300亩。北帝社区‘工改’项目动工,标志着南头镇‘工改’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它为南头跑好今年“工改”后半程、完成全年拆除500亩的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头镇党委书记徐宁军表示,“北帝社区‘工改’项目实际上也是一个社区集体物业升级改造项目。它将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为南头更好地承接来自深圳佛山的产业资源提供支持。”
中山市南头镇党委书记徐宁军。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三来一补”产业兴起,以及南头镇重点交通道路“升辉南路”的开通,北帝社区建设了约6556平方米锌铁棚简好厂房,并组建了北帝社区工贸公司大力招商引资。社区通过物业出租,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和增加就业岗位,过去承租这些物业的企业主要以包装、小家电等行业为主,工业产值约1000万元。
北帝社区党委书记胡仲华形容道:“当前北帝社区的产业就像一个正在发育的孩子。我们主动对自建旧厂房进行改造升级,就是为了给‘发育中的孩子’定制一身合适的‘衣服’。让产业在日后谋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合适的平台和空间去发展。”
北帝社区“工改”项目位于南头镇智慧城片区内,工业配套成熟、产业链完善,同时地处广珠西线的9层现代化工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超4.8万平方米。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到2.5亿元,实现年税收1800万元。
改造前后对比。南方+ 卢子衡 拍摄
当前,整个北帝社区拥有约80家优质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2家,大部分企业已扎根南头20至30年。北帝社区“工改”项目投产后,不仅为TCL等本土企业提供产能扩张的空间,更为南头承接深圳佛山的产业资源提供支持。
20亩连片的锌铁低层厂房升级改造为现代化工商业综合体。南方+ 卢子衡 拍摄
“进入‘大桥时代’,土地开发强度高达85%的南头亟需改造低效厂房谋求发展空间。一方面,北帝社区‘工改’项目能够对南头同类的集体物业改造升级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该项目建成投产后,我们社区每年将创造约1000万元的集体物业租金收入。这有利于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胡仲华说。
今年4月以来,南头镇工改专班立足社区实际,一方面建立起部门协同机制,快速破解了北帝社区“工改”项目的历史问题,另一方面创新了项目预审机制,通过压缩审批时间加速项目动工。
项目上空眺望的南头镇。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南头镇工改专班成员马俊燊表示:“我们下沉北帝社区调研协调后发现,当地工业用地存在一些历史问题,社区难以独立解决。于是,我们迅速建立了部门协同机制,组织职能部门和北帝社区多次召开协调会,不仅借助市‘工改’政策解决了历史问题,更为项目捋清程序、卡准节点,列出时间表,绘制路线图,对项目方提出的需求和问题,提出一个、登记一个、解决一个、核销一个,避免项目推进过程中,才发现有硬性问题,带来被动局面。”
为加速项目动工,南头镇工改专班还主动加强市工改指挥部及上级部门沟通力度,与中山市自然资源局第三分局建立项目预审机制,将项目设计方案和规划报建材料提前送审,及时修改完善,提高工作效率,压缩项目审批时间。
“项目预审机制,让原本长达一个月的审批时间压缩至3天。”马俊燊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南头镇将奋力确保完成年度500亩的拆除整备硬指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